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诸暨).ppt

  1.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素养教学”要义之二: 学科即问题 问题情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 杜威:“问题表示通过探索,把一个不确定的情境,转化为确定的情境。”“问题并不是一个人加诸自己或别人强加的、要他去完成的一项任务,就像在学校作业中那个被称为算术的‘问题’。”(Dewey, 1938, Logic: A Theory of Inquiry, Chapter 4)。 没有开放性的问题是“虚假问题”。 伽达默尔:“每一个问题必须途经这种使它成为开放的问题的悬而未决通道才完成其意义。每一个真正的问题都要求这种开放性。如果问题缺乏这种开放性,那么问题在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实问题意义的虚假问题(Scheinfrage)。我们在教育问题里看到了这类虚假问题,这里问题的困难和荒谬在于它们是没有真正提问者的问题。”(同上,467页。) 问题情境的内涵: “虚拟情境” 直面“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 1. 关注“结构不良领域”(ill-stuctured domains) 2. 强调个体知识结构的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 “许多个月亮,许多种知识”。 “素养课程”的内容要求之三: 关注信息技术情境下的课程内容变化。 课堂教学“三境界”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 怎样进行“素养教学”? 解决两大问题 1. 凯洛夫《教育学》中的灌输教学问题。 2. 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虚假探究”、“虚假自主”、“虚假合作”现象。 六个主张 主张一:始终坚守教育民主 “民主不只是政府组织形式,而且是个人的、私人的生活方式。”(杜威语) “创造性的民主”(杜威语)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李泽厚语) 主张二:始终倡导生活探究课程 常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张三:始终倡导学科探究教学 主张四:始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由发展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建基于“学科教学知识”。 Lee Shulman,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6, 15 (2), 4-14. 主张五:始终研究、尊重学生的学科思想并促进其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学科思想体现出来。 关注“错误”的价值、“不知”的价值。 教师的重要专业素养:“无知的知识”。 主张六:结合学科特点,关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特点 不崇拜、不跟风、不追求时尚。 审慎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本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新变化。 让我们的学生跟上时代步伐。 变异理论对学习条件的探索,使我们进入一个“微观”的探索空间,看到细微和内在的学习生成过程和条件,看到“有序变化”和“对比”的关键价值。 (五)2017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四个问题 一、“核心素养”观念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二、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三、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四、怎样进行“素养教学”? 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三个要件: 1. 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 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OECD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示意图 哪些“核心素养”? 所有框架都提到的素养共有4个: 合作(Collaboration) 交往(Communication) 信息通讯技术素养(ICT literacy) 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Social and /or cultural skills, citizenship) 大多数框架都提到的素养4个: 创造性(Creativity)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 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Develop quality products/ Productivity) “核心素养”的实质 1.指向于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人”。 2.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

文档评论(0)

mmc566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