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雷电活动及雷灾预防措施.pdf
34 GANSUMETEOROLOGYV01.21N0.22003
甘肃省雷电活动及雷灾预防措施
张景平1,任国新1,乔艳君2
(1.甘肃省防雷中心,甘肃兰州730020;2.兰州市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
中图分类号:P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639(2003)一02—0034—03
引 言 甘南)和东部各地区雷暴活动日数在14.6~36.
雷电灾害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雷电产生 9d之间;合作雷暴活动日数为62.3d。由此,可以
的强大电流、炙热的高温、巨变的电磁场和电磁辐 看出我省甘南地区雷电活动频繁,河西各地雷电
射,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危害。尤其是现代城市建 活动较少。见表1…。
设的发展和高科技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雷击灾 1.2雷区分布
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剧增。因此,必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多雷区和少雷区。
须提高防雷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雷灾防预的 划分标准是:≤15d为少雷区;15~40d为中雷区;
意识,保护人员、设备的安全。 J。
1雷电活动分布特征 依据此标准和表1的资料,将甘肃省雷区分为3
1.1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 个区:第1区(少雷区),为河西各地区;第2区(中
从全省各季雷暴日数可以看出:雷暴在3~ 雷区),为中部大部分地方和东部各地区;第3区
11月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6~8月,即夏季出现(多雷区),为甘南地区。
的几率最大。雷暴平均初日,全省中部和东部平 2雷电灾害及其危害形式
均在4月中下旬,而河西是雷暴出现最晚的地区, 根据收集到的雷灾资料,我省1989~2000年
大多数地方在5月上中旬,少数地方在5月下旬。 共发生雷击灾害50多起,死亡5人,伤23人,造
雷暴平均终日,全省河西雷暴结束最早;河东雷暴 成经济损失达740多万元。
结束较晚。 通过对雷电灾害实例分析发现,雷电波从线
表1甘肃省各地雷暴日数及初终日期
路入侵的次数最多,占80%以上。雷电危害生命
和财产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其形成和危害
简单介绍如下:
2.1 直击雷危害
闪电和伴随而来的巨大雷电流直接侵入被保
护物,其雷击点能熔化物体,毁坏设施,造成人畜
伤亡、建筑物损坏等现象。一般来说,直击雷只发
生在雷暴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物造成灾害,
收稿日期:2003—0l一13
从雷暴活动的年平均看:河西各地区雷暴活 作者简介:张景平(1975一).男,甘肃临夏人,助理工程师,从事防
动日数在9.5~13.6d之间;中部大部分地方(除 雷工作.
(甘肃气象)2003年第21卷第2期 35
而且一次只能袭击一两个小范围的目标。但是,
直击雷以其强大的电流、巨大的热能和冲击波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水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pdf
- 海洋学之父莫里和国际气象合作的开端.pdf
- 海洋性气候环境下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系统防护.pdf
- 海洋气象探测基地—浮标.pdf
- 海西建设背景下福州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空间分异研究.pdf
- 海阳市苹果和桃树开花期间气象条件分析.pdf
-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防护现状.pdf
- 消减长距离输水管道水锤压力的防护设计.pdf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常见的危害及防护.pdf
-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探讨.pdf
- 甘肃陇东煤炭资源洁净利用方向的探讨.pdf
- 甘蓝型油菜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对土壤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差异.pdf
- 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pdf
- 甘蔗茎伸长量与气象水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pdf
- 甜樱桃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pdf
- 生态安全视野下的地方性知识之发掘与利用.pdf
- 生态技术治理河床稳定及河岸防护.pdf
- 生态环境对作物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pdf
- 生态脆弱区宜耕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pdf
- 生态脆弱地区农户耕地利用结构及投入要素配置优化——基于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的大别山区农户实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