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blackpurple(黑紫坚持!),信区Law.doc

发信人blackpurple(黑紫坚持!),信区Law.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信人: blackpurple (黑紫:坚持!), 信区: Law 标 题: 以学术为业——韦伯(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6月30日13:39:0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Leagueschool 讨论区 】 【 原文由 pkusu 所发表 】 本人手中电子版与三联《学术与政治》冯克利先生的不太一样,有书的同志最好读书。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诸位期望我来谈一谈“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可我们政治经济学家有种学究习惯,总要从外 部条件入手。我也不打算免俗。 拿这个话题来讲,我们首先要问的是:从志业这个词的实质意义上来说,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都需要哪些条件?在今天。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在本质上,这个问题都等于是问:一个研究生,要是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奉献给学院生活中的学术工作,等待他的会有怎样的前程?为了理解德国情况的特殊性,我们最好是通过比较的方式,先认识国外的情况。在这方面,美国的情况与德国恰好是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先来集中看看那个国家。 众所周知,在德国,献身学术的年轻人,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一般得从编外讲师的职位做起。 他先得找本专业有名望的专家咨询意见,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提交一部著作,通常还要在 教授团面前接受一次相当正规的面试,然后才具备在这所大学正式教书的资格。这以后,他 可以开一门课,但除了听他课的学生付给他听课费外,他没有分文的固定薪水。不过,他完 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决定讲课的主题。 而在美国,学术生涯一般是以一种相当不同的方式开始的,就是说被雇作一名“助教”。这 一点与德国自然科学与医学院系的大型研究机构情况类似,在德国这些机构里,通常只有一 部分研究助理会努力争取成为编外讲师,获得大学任教资格,而且即使有此打算,也是在干 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的事了。 这种对比差别实际上就意味着在德国,学术圈里的人的整个生涯一般是首先建立在财富的基 础上的。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年轻的学者来说,没有足够的资财使自己应付学院生涯的诸般 现实,是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他必须得有能力承受这种状况,至少得苦熬好几年,还不能肯 定自己是否会有机会升上一个职位,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而在美国,由于存在一套科层体系,年轻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有所酬报。诚然,他的薪水也只 能算是将就,甚至经常还不抵一个半熟练工人的工资。但他好歹是从一个看起来有些保障的 位置开始了,因为他领着一份固定的薪水。不过话说回来,一般来说,他也和德国的研究助 理一样可能被炒鱿鱼,要是不符期望,时常还非得面临这样的境地不可。 美国的年轻学者面临的这些期望很简单,就是必须吸引大群学生,而这对一位德国编外讲师 来说是无须操心的事情;人家一旦聘请了他,就不能随便赶他走。当然,他不能主动提什么 “要求”,但他完全有理由认为,在经过几年的工作之后,他便拥有某种道德上的权利,以 期有机会得到晋升。同时他还指望,在考虑其他编外讲师的任教资格问题时,也能考虑到他 ,而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从原则上来讲,究竟是让每一位合格的学者都获得任教的资格,还是从招生规模的考虑出发 ,从而让现在职的教员垄断教课权,这是个让人左右为难的困境。和学院职业的两面性有着 密切关系,这一点我们待会儿再谈。大体上,学院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但它会增加一种危 险,因为各个专业的正教授,不管他是多么秉公办事,也难免会对自己的门生有所偏爱。如 果我可以说说我个人的态度的话,我不得不说,自己一向是奉行这样一条原则:我培养的学 生必须得到另一所大学的另一位教授承认,并获得合法的任教资格。可结果却是我最好的门 生之一被另一所大学拒之门外,因为那儿没人相信,他是为着这一点才另寻出路的。 德国和美国还有一点差别,就是在德国,编外讲师所开设的课一般比自己所希望的要少。按 照表面上的规定,他有权开设属于本专业的任何课程,但如果他真是那么做,人家就会认为 他不合规矩,不把其他资历较深的编外讲师放在眼里。一般来说,那些“重头”课是归正教 授的,而编外讲师们只能开些比较次要的小课。这些安排的好处在于:尽管年轻的学者在接 受开课机会方面的这种限制时,颇有些不太情愿的地方,但他在还年轻的时候,能有充裕的 自由时间做学问。 而在美国,安排的方式和这有根本上的差别。助教正好在刚开始工作的头几年里忙的不可开 交,就因为他领着别人一份薪水。比如说有一个德语系,正教授每礼拜只要开三个课时的歌 德课就能交差,可年轻的助教一星期有十二课时的教学安排,尽管如此,要是他除了德语的 语言练习之外,还能捎带上介绍一些像乌兰德 一流的人物,也就该心满意足了。课程的计划是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预先排好的。在这方面,助教和德国研究机构里的研究助理一样, 处在从属依赖的位置上。 近来,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德国大学的许多学术领域都在向着美国体系的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