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济南技术交流会-贺海量
外加剂作用机理
超高减水聚羧酸母液的利弊
及其混凝土应用研究
——湖南大学
湖南铭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贺海量
2016.11.11
目录
一、外加剂的本质及分类
二、外加剂作用机理
一、外加剂的本质及分类
外加剂的本质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能够吸附在
两个界面之间并能降低其界面能的物质。其结构为活性剂分子的一端
含有极性亲水基团,另一端含有非极性憎水基团,且能在界面之间表
现出吸附能力。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减水剂,引气剂等都属于表面活
性剂。
缓凝剂:H2 萘系高效减水剂
外加剂如何分类?
一般是根据其带有的极性基团的种类进行分类: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铵盐乳化剂
(3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型
一般来说,混凝土减水剂都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WHY ?
——水泥的水化机理:
水泥水化初期,离子表面带正电荷,这是由于加水后水泥中的铝
酸三钙首先发生水化,反应产物硫铝酸钙表面带正电。随着水化的进
行,水泥中的另一组分硅酸二钙开始水化,这样水泥的电荷逐渐由正
转负。由于水泥水化初期离子表面带正电荷,所以 有利于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吸附。故一般混凝土减水剂都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二.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1.外加剂的减水机理:
要讨论外加剂的减水机理,首先要明确混凝土中水的存在方式:
1)化学结合水:与水泥中各种组分反应的水
2 )吸附水:被水泥水化产物吸附的水
3 )游离水:混凝土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三种水的存在方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让新拌混凝土具有良
好的工作性,应该尽量减少结合水和吸附水,提高游离水的比例,这样
可以让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流动性。而减水剂就可以达到调节这三种水的
比例的目的。使用外加剂可以达到如下两个目的:
保持相同用水量时提高外加剂用量,可以获得更大的流动度;
保持相同流动度的情况下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用水量。
减水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表现为两个方面:
1. 初期水化的抑制作用:延缓水泥的初期水化作用,从而减少水泥颗粒
中的结合水含量。
2. 分散作用:破坏水泥浆的凝聚结构,减少吸附水膜层的厚度,从而减
少吸附水量,提高游离水的比例。减水剂分子在水中能离解为大分子的
阴离子吸附在水泥粒子上降低水泥粒子的表面能,并能在水泥离子表面
形成强电子的吸附层。这样粒子间产生的静电斥力会阻碍水泥的凝聚结
构的产生,使得游离水量增多。另外高分子的吸附层对粒子凝聚形成空
间障碍。
外加剂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机理:
如之前的两幅图所示, 减水剂吸附在水泥粒子形成吸附层,产生电
保护作用 (静电斥力)和空间保护作用 (水化膜),让水泥结构分散。
水泥颗粒表面的水膜层由吸附层和扩散层组成,水膜层的存在会导
致水泥和骨料之间形成所谓的 “过渡层”,它的存在成为混凝土的薄弱
环节,当加入外加剂后,通过减少吸附水的含量从而减少水膜层厚度,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该过渡层的厚度,从而增大混凝土的强度。
外加剂调节凝结时间的机理:
1.水泥是如何凝结的:
水泥水化后,由于水化产物相互靠近时发生相互作用,立即形成了
水泥凝胶体的凝聚结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粒子间的作用力。
离子型外加剂在水中会电解产生离子,这样的离子会在水泥颗粒之
间形成同电荷的双电层,阻止水泥颗粒凝结。
如果双电层不存在的话,粒子就会相互靠近并凝聚,然后水泥凝胶
体会很快硬化并凝结。
外加剂如何调节凝结时间?
其实就如同上面说的那样,外加剂在水中电解出的离子包裹在水
泥颗粒表面,形成相同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