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教师培训研讨会--讲座记录-教育局.pdfVIP

‘综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教师培训研讨会--讲座记录-教育局.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教师培训研讨会--讲座记录-教育局

「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教師培訓研討會 -- 講座記錄 日期: 二零零三年四月三十日 講者: 趙永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 講題: 香港是機會之都 ─ 青少年就業問題與平等機會 本文是教育統籌局根據上述講座之即場錄音整理而成,內容未經講者審閱。本文 內容不代表教育統籌局的意見。 香港的神話:機會之都 每一個社會都擁有它的神話故事,香港的神話就是:香港是一個機會之都, 是一個公平開放,擁有很多機會的社會。對香港來說,這個神話最好的代表當然 就是李嘉誠先生。李嘉誠生於 1928 年,潮州人,只讀了2 年書,因父親逝世, 家庭經濟陷入困境,13 歲便要輟學找工作謀生,供養母親、弟弟和妹妹。李先 生起初在玩具公司任職推銷員,工餘時到夜校進修,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 所以還未到 20 歲,在塑料玩具廠已升任為總經理,2 年後他把握了時機,用平 日的積蓄得來的7,000 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料廠,命名為長江,生產及出口塑膠 花,運銷歐美,最初 10 年,每個星期工作7 日,每日最少工作 16 小時,晚上還 自修,再加上工廠人手不足,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因為睡眠不足,所以早上須 要2 個鬧鐘幫助才能起床,李先生的事蹟眾所周知。 這例子說明了一件事,作為機會之都的香港有一種特色,就是人不須理會出 身,只要肯努力和具實力,就很容易找到工作;既能賺錢,又得人賞識。以往, 香港人在社會階梯向上爬時,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就是在工廠工作,因為 1 在工廠工作,不須要甚麼學歷,只要肯拚幹,肯吃苦便可以了。另一條路就是讀 書,大學畢業後可到大企業或是政府部門工作。一位很能代表這一條路的人就是 梁錦松先生,他在香港大學畢業,於大企業工作,更任職政府部門的問責高官。 這看法背後的假設就是:香港社會制度有一個開放、公平、透明的就業市場,有 足夠的工作,有穩定的政治,完善的市場制度,外向型的經濟,有公平開放的教 育制度,有確保向上流動的機會。這就是以往我們對香港的看法。 香港社會可以這麼穩定,是因為香港人不喜歡依靠政府,他們喜愛憑自己的 力量向上爬,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當我們不須要依靠政府,也不會要求政府給 與我們甚麼時,社會當然會穩定。但當這情況改變了,而政府無法解決市民的要 求時,問題便會出現。以往香港市民是不依靠政府的,但近十年間卻似乎甚麼都 跟政府有關,所以社會便開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非典型肺炎的出現,令香港人要靠自己,大家互相合作,沒有那麼依靠政府,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或者可說是壞事中比較積極的一面。我們可從社會流動模型 去看甚麼叫做機會之都。作為機會之都,我們的出身不會決定我們在社會上的能 力,也不會決定我們對工作的熱誠、幹勁。從李嘉誠的例子,大家都很清楚了解。 相反,熱誠與幹勁才是決定我們在社會上的成就最主要因素。換句話說,個人出 身與社會成就中間是沒有任何關連的。這就是所謂香港是個機會之都的說法的背 後一個模型。 社會流動情況考究 在 1989 年,呂大樂、黃偉邦完成了一份未曾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名為「階 級結構與社會流動研究」。該研究訪問了 1,000 名年齡介乎20-64 歲的男性。被訪 者被問及現時的職業和他在 14 歲時,其父親的職業。研究目的是調查代際流動 的情形:即相對於上一代,我們的社會成就究竟改善了多少?或下降了多少?研 2 究結果指出,「只要肯做、肯吃苦、肯讀書,就可以向上流動,相對受訪者的父 親,受訪者的社會地位一定可以得到改善」是一個迷思。研究結論認為:只有少 部分人能有代際向上流動的機會,接近一半受訪者都是傾向繼承其父親的階級位 置。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職業結構的改變。這些職業可以標示 為三個階層:第一,服務階層也即是專業管理階層;第二,白領及有關的工作; 第三,工人階級。一直以來,市民都認為香港的社會流動是開放、快速、大規模 的。根據 1989 年的分佈統計,第一,受訪者的父親為工人階層的佔37%,受訪 者同時屬於此階層的約佔 38%。第二,受訪者的父親為中產階層的佔 52%,受 訪者同時屬於此階層的只佔 39%。第三,受訪者的父親為專業管理階層的只佔 11%,受訪者同時屬於此階層的卻佔22%,第三項中前後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受 訪者在此階層所佔的百分比,高於其父親2 倍。按數據作出的其中一個可能結論 是:現今社會進入專業及管理階層的比率增多,由此證明香港是一個機會之都。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