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植物生态学报.PDF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植物生态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 () ’##! ; UU $ !T ( ) 2)3-/.4 )0 54./’ 67)4)18 9(/$ :-$)/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 贾晓红 李新荣 李元寿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兰州 !#### ) 摘 要 测定了干旱沙区不同年限植被恢复区土壤 (包括结皮层)、 和 颗粒组成分布、土壤有 # $ % % $ # # $ ’# () 机碳( , )和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分布中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变化与土壤 和氮 *+,- +./01,( (0.2+1 *34 *34 含量间的关系,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 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 和全氮含量存 *34 *34 在明显的固存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植被恢复的时间上,也表现在土壤垂直分布上。植被恢复区*34 和氮含 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土壤极细沙( )和粘粉粒含量( # 5 $ # 5 #% )) 6 # 5 #% )的时间和空间变异与 和氮有着相似的趋势。而沙粒含量( )则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和土层深 )) *34 # 5% $ # 5 )) 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中极细沙粒( )和粘粉粒含量( )分别与 和氮含量有显著正 # 5 $ # 5#% )) 6 # 5#% )) *34 相关关系( ),而沙粒含量( )与 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从植被恢复或者荒漠 ! 6 # 5# # 5% $ # 5 )) *34 ! 6 # 5 # 化逆转角度阐明了干旱沙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的土壤保护性碳组分的增加是土壤碳储量汇功能增加的体现。 在研究区域,有机碳和全氮因土壤粘粉粒和极细沙而积累的定量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预测,从而为更好地 估算荒漠化逆转过程中不同阶段碳汇量提供了依据。而植被恢复中土壤*34 和氮与土壤颗粒间的结论加深了荒 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理解,明确了我国广泛 在干旱沙区实施区域治理对全球大气43 汇的贡献。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征土壤肥力特征的*34 和氮在时间和空 ’ 间上的变异对植被演变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增强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植被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