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docVIP

简析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doc

  简析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 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家庭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失独家庭”是我们这个社会特有的伤痛,他们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很可能已经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只能独自承担经济的压力、精神的空虚以及晚景的凄凉。如何为“失独家庭”建成一条幸福快乐的养老之路,使这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特殊群体能够安享晚年、乐享人生,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且亟待解决的理由。   【关键词】“失独家庭”;面对的窘境;解决的途径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岁开外,为了响应政府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可是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了独生子女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只能独自承担精神的空虚和养老的压力,因此他们被称为“失独家庭”。   一、关注“失独家庭”的存在   孩子是每个家庭和谐的音符,孩子的存在,孩子的需求和满足,是父母们最坚定的信仰,所以“失独父母”承受着无法愈合的创伤和难以自拔的悲痛更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那中国的失独家庭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在1975~2010年间,有超过100万的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留下了200万名“失独”的父亲和母亲。截止到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1]。   从中国的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中国式养老在面对太多理由的背景下,而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后,“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更为巨大。“丧子之痛”,古往今来皆如此,唯独“独”字使这种痛更加直接。儿女血脉的传承是晚年赡养的保障,更是生命作用的全部寄托,中国的父母活的就是为了孩子,说的是孩子,忙的也是孩子,一旦“失独”就什么盼头都没有了,使其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特有的伤痛。   二、“失独家庭”面对的窘境   对这些“失独家庭”来说,生命似乎就永远停留在某一天里的某一时刻,所有的幸福快乐从此远离,他们从此陷入到常人无法想象的悲伤之中:因为年龄太大,再次生育几乎已经没有可能性;子女的模样时时刻刻都映在脑海里,无法释怀;尤其到了阖家团圆聚会的节假日,为了不会触景伤情,他们只好躲避亲朋好友,甚至多次辞职搬家,因为他们极其敏感和脆弱。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之后,这类特殊群体渐渐年华老去,而病无所依,老无所养,没人送终,这成了“失独者”进入老年后的普遍境况。   (一)由于年纪太大等身体状况因素无法再次生育   十月怀胎虽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充满着期待和希望的,所以也只有那些没有孩子的家庭才能更加体会到其中的心酸。据《广州日报》报道,三分之一丧子母亲因年龄和经济状况而无法再次生育,成为“失独者”中最悲伤的一群。除此之外对于很多“失独和谐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养老之路初探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家庭”来说,再要一个孩子可能是医治伤痛的唯一办法,但是对于年近五十岁的父母,自然怀孕生育已经显得很困难,尽管现在的医学技术比以往发达了很多,可以有更多的辅助方式帮助人们生儿育女,让人类一次次冲破生育极限。可是在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的求子路上,领养、试管婴儿,甚至是找人代孕,这条再次生育的道路走得格外艰辛。   在广州的越秀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工人刘叔和靠着卖了20多年煤炭的文姨,在1999年夏天,20岁的独子刘岳君意外身亡。文姨在屋里哭了很多天,再次出屋时,乌黑的头发变得雪白。为了能再次听到孩子叫她一声:“妈妈”,48岁高龄的文姨决定尝试试管婴儿,并且在2002年10月8日耗费了12万元后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再次怀孕后的家庭陷入了赤贫,加上后来老城区煤气管道改造,用煤的人越来越少,文姨只好开始打短工和捡废品,文姨常有类似于“带孩子比卖煤还要辛苦”,“一天睡不到五个小时”,“孩子课本天书一样”等等的抱怨。养育龙凤胎的艰辛步步紧逼,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最后在2012年的2月10日的早晨,两夫妇从楼顶一跃而下,留下了一对10岁的儿女面对未知的未来。然而,医学技术可以不断创新,可是丧子之痛却难以抚平,这对“失独”父母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双重折磨。   (二)经济窘迫无力自主养老   “失独家庭”的状况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基本上有退休金和一些退休保障;还有一类是农村的农民,基本没有任何保障。在云南偏远山村有一个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