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性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供参习.doc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供参习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5页,第Ⅱ卷第5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常作礼器,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豆”属象形文字,汉字中从“豆”的字往往与食器或豆类有关 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中国古代札器的使用受到礼乐制度的规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赛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4.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 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 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 C.“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 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 5.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l%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①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6.“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若干丝万缕的联系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7.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巳。”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