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moryofDavidHawks(中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enmoryofDavidHawks(中文)

傅莹大使撰文:忆霍克思先生 忆霍克思先生 夏末回到伦敦,突然听到霍克思先生去世的消息,怅惘不已。霍克斯是牛津大学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学者,他把中国人最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红楼梦》最后一次见到先生是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阳光充满暖意,我与晴丽一起拜访了先生在牛津的家。他的房子是一座很不起眼二层小楼,先生从窄窄的走道出来,拱手上前,笑盈盈地用传统的中国方式向我们问好:“欢迎光临寒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像一位中国老者。随先生走进一间有些暗、也有些局促的客厅,陈旧的家具显露出家境的平常。坐定后我们继续用中文攀谈起来。我注意到房间各个角落都堆满了中文古典文学书籍,当中也有几本当代小说,他从中国求学回英国已经58年了,还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必是原因所在了。先生慢条斯理地说着,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内地作家的新书了,听得出话音里带着些许遗憾。霍夫人琼(Jean)端出热腾腾的红茶和自制的甜饼干。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红楼梦》。先生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60多年以前在牛津求学的时候,同学裘克安借给他看的。他被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其中揭示的多彩社会生态所深深吸引,一辈子的红楼情缘就此结下。1970年,他下定决心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开始了十年的译著苦旅。为了能够专注于翻译,他竟然辞去了牛津教授的职位,轰动一时,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奉献精神。翻译红楼梦几乎是不可企及的目标,不仅因为它渗透了中国化的语言文化精髓,也因为它包含着对人生很深的哲学感悟,而且许多思想是通过贯穿全书的上百首诗词歌赋曲折含蓄地表现出来的。我是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的,后来又重温过两遍,始终感觉理解不很透彻。对先生来说,他还面临着贯通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先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声明自己恪守的一条原则是一切都不放过,包括双关语也要译出来。红楼梦有两条相互联系的叙述主线。一条是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描述出身贵族的宝玉同一群美丽动人而命运凄婉、深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女子一起成长的经历。第二条是由盛转衰的贵族家族史,折射出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小说的原作者曹雪芹未能完成整部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无法破解的悬案,至今为学术界所关注和争论,因而还派生出“红学”这个自成体系的研究领域。霍克思的译著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对中国古典文字的精通,对英文音韵修辞的把握,加之辛勤不辍的努力,使他得以跨越文化的界线,将这部18世纪的巨作以通俗、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英文受众。对我来说,拜读他的英文译作是一个享受。我尤为喜欢先生翻译的开篇诗――好了歌。这首诗代表着全书的中心思想,但是,只有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当生长于富贵之家的宝玉从锦衣玉食沦落到了‘围破毡’、 ‘噎酸齑’的境地时,当他终于意识到人生的欢乐如梦一般稍纵即逝之际,全诗的含义才表露无遗。先生将诗译得很到位,意、韵均佳。下面引几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当然,先生也不是圆满无暇的。他对“红”字的处理就受到批评。中文中“红”寓意人生最美好的事物,比如青春、爱情、财富、高贵,营造着贯穿全书的意境。但先生为书名选择了《石头记》,放弃了“红”字,他还将“怡红院”译为House of Green Delight (少怡宅)。 先生这样做许是为了是最大限度地照顾英文语境。如他自己所说:“如果能使读者获得我读这本小说时百分之一的乐趣,也就不虚此生了。”《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将霍译红楼梦评价为当代最好的英文译著之一。遗憾的是,即使有先生的生花妙笔,红楼梦从学术界走入西方寻常百姓家,仍然路途遥远。不得不说,先生在英国有时也是寂寥的。阳光透过客厅的小窗户洒进来。先生显然很高兴与我们聊天,他愉快地回忆着往事,1948年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旅途颠簸后,先生来到北平,开始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即使对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门很难的课程。先生拿出泛黄的相册,谈起在北大读书时的种种乐趣和结下的友情,黑白照片里的先生分明是个儒雅俊朗的青年。有意思的是,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正在人群当中。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先生不得不带着他怀孕的妻子离开了中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再也没能回到中国,但他对中国语言文学的赤子般的热爱一直伴随终生。 告别的时候,我拿出一套唐诗茶具送先生,他很喜欢,立即细细端详起上面的诗来。几天后先生发来Email说,这首诗像是明代唐寅的事茗图,还有几个字辨认不出,“敢向傅莹女士请教”。查了才知果然是事茗图。先生是对的,此“唐诗”非彼“唐诗”呀,不禁又为先生的严谨所折服。 (此段译文空缺)先生已去。他将中国人民最钟爱的古典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荐给西方读者,为中国和英国人民架起一座文化的桥梁,他的贡献将永为世人铭记。 本文于9月23日发表于英国《卫报》网站文艺版 本文作者:傅莹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