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课反思(胡孝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吟诵课反思(胡孝全)

行吟洞天,曲水流觞 ——2012年11月14日实验中学公开课反思 《少年行》和《约客》是我这次公开课讲述的两首诗歌,主要以《少年行》为范例,来贯通《约客》的理解。 这节公开课作为一种尝试,将吟诵这种方法正式引进了课堂,但如果首先就将吟诵的方法诉诸学生,未免激增几分突兀,同时,也没有打通诗歌欣赏的最有效门径。所以,首先采用通常语义修辞和情景逻辑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无障碍地走进诗歌文本;当行到水穷处之时再另辟蹊径,采用吟诵的方法来沟通学生的先验感知,主要运用了声韵知识分析对诗歌的讲解,以最能抓住诗歌的内涵为要旨畅达课堂始终,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火彬以朗,水清以鉴,问题油然而生。 吟诵能否作为通行的讲课方式呢?避重就轻,我们先看看诗歌的文体形态学特征,言简意赅,声韵和谐,变式逻辑,意象多谲等等,因此我们在处理诗歌的时候,对初中仅限于背诵默写和诗歌大意,对高中则要求细解艺术特色,深剖思想感情,诗歌的文本形态特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诠释,同时这种方式也顺应了考试的功能性需要。但为什么高中生往往诗歌鉴赏得分偏低,初中生诗歌鉴赏流于公式记忆,显而易见这里的诗歌鉴赏已经出现了语式偏离和意象错位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诗歌语言理解浅尝辄止,对作者借助的意象理解也隔靴搔痒,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如坠渊薮。如此,学生不太喜欢诗歌就容易理解了。因此,悉数归咎学生未免偏斜逆度。如果能用吟诵让学生快速接触诗歌,并将作为背诵诗歌的替代形式,学生的先验感知将被改写,认知系统也会随之重组,试想,连琅琅上口尚且难以维继,抑且遂通诗歌内涵而管窥堂奥,缘木求鱼悲哉!遥想当年唐都长安流行王维《阳关曲》(又名《渭城曲》《阳关三叠》)也是借助了入乐才得到了更为广泛地传播,而李白《关山月》、杜甫《清明》、刘禹锡《竹枝词》、王之涣《凉州词》等无不名噪一时,而柳永的慢词妇孺皆知,以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更是引车鬻粥之流皆能,芳华如斯毕般可见。是故吟诵若能改变接受对象的接受维度,进而入其耳,感其心,雪藻风敛,何乐不为?纵不能入木三分,浸染圭臬,却也能收到耳濡目染之效。所以,是否能作为通行的讲课方式并不重要,既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地制宜,既可以作为初中生教学的辅助手段,也可作为高中生学海无涯之中探骊寻珠的幽途。 那么,依靠吟诵是否能解决诗歌鉴赏所有问题呢?我们先考察诗歌的媒介特征和症候特性。诗歌的主理是情感的表征,有宣泄、明志、憎恶、趋附、顺逆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的媒介正是意象,由于表征形态的差异自然导致了意象品格的变化。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佳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风格清新自然,山野质朴,诗歌中的绿树、青山、田舍、轩窗、场圃、桑麻等自然意象,将和谐而宁静的田园牧歌表现了出来。诗歌中的意象呈现直接现实,临摹实境的特征,诗人的感情通过这种单向度的平面的意象组合完成了。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歌中的“舴艋舟”是作者将物象经过生活事物譬喻的结果,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具象化,作者把自己的情思既得到外化和强化,更是将自己情感的顺逆、宣泄特征得以延续和升华,使作者精神在窒涩中更有一份解忧之态。因此,这首诗歌中的意象呈现出虚实相生的品格。又喻李商隐《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半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巴山夜雨巴山和后巴山夜雨相比,后巴山夜雨虽然也是地点和时间,但是此时的巴山夜雨显然是作者心师造化的结果,不但寄托了思念之情,更是将思念的双方情思的过往与忧伤,青鸟殷勤般的缠绵与想念蕴藉得若断若续,似有还无,玲玲絮语,纤侬嘉铸。“巴山夜雨”的意象超越了实体,构建出多层次的语境对话和症候特性。当然,这里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意象在诗歌中如何实现变式与组合,传达何种形态与症候的情思,则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意象组合与诗歌情思表征的关系。 可以发现,意象对理解诗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诗脉的承接中有着枢纽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可能置意象于不顾而尽付求于吟诵。颇有意味的是,吟诵与意象如何结合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却是当下首当其冲的课题,委实任重道远,灼灼其华,殷殷以盼,我辈学人当戮力同心,皓首穷经以立当世之学。 末之,感谢三中陶艳红老师、李晓甜老师为我精心安排本班学生作为我的训练课,于苗苗老师两次打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本班学生,而郭祖娟老师、师父毛月彬老师在实验中学上公开课之前亲临三中观摩我在勤业楼微格教室的上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考,这些出自前辈对晚辈的真诚关心都让我倍受感动,过往一切必铭感于心伴我继续前行。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