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酶联免疫与知识介绍 .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酶联免疫与知识介绍

酶联免疫知识介绍 深圳市华科瑞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9月 临床免疫检验(ELISA)技术的发展 经典的免疫测定 现代免疫测定技术 临床免疫检验(ELISA)技术的发展 经典的免疫测定 1896年,免疫凝集试验,即肥达试验。 1897年,免疫沉淀试验 1900年,补体结合试验(CFT) 经典免疫的优点 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方便 经典免疫的缺点 测定灵敏度低 临床免疫检验(ELISA)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免疫测定--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1941年,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 50年代末60年代初,放射免疫检测 1966年,酶免疫测定技术,酶替代荧光素 60年代末,酶标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即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趋势,基因工程免疫测定试剂和基因工程抗体检测 免疫检验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免疫检测的过程 加样 孵育1 洗板1 加酶试剂 孵育2 洗板2 加A、B液 孵育3 加中止液 检测判读结果 酶免检测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过程 使用现状 期望的设备 完成过程时间 加样 加样枪 全自动加样器 -- 孵育1 恒温水浴箱 酶免反应加速器 30 洗板1 手洗或洗板机 高效洗板机 -- 加酶试剂 加样枪 分液器 -- 孵育2 恒温水浴箱 酶免反应加速器 30 洗板2 手洗或洗板机 高效洗板机 -- 加A、B液 加样枪 分液器 -- 孵育3 恒温水浴箱 酶免反应加速器 15 加中止液 加样枪 分液器 -- 检测判读结果 肉眼或酶标仪 酶标仪 -- 酶免检测过程中的设备 使用现状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加样枪、恒温水浴箱、洗板机、酶标仪 用户期望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全自动加样器、酶免反应加速器、高效洗板机、分液器、酶标仪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优缺点 优点 全自动操作,避免人为操作误差 全自动操作,安全性更高 缺点 价格高100万以上 受孵育和洗板瓶颈限制,速度慢 中途出问题,无法接续,只能按程序执行 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模块故障,整机无法使用 华科瑞的任务 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 用户期望的设备 全自动加样器、酶免反应加速器、高效洗板机、分液器、酶标仪 研发、生产、销售用户期望的设备 在销售的设备—高效洗板机 在研发注册的设备—酶标仪 待研发的设备—全自动加样器、酶免反应加速器、分液器 华科瑞的目标 为用户提供全套酶免检测设备 在三年内成为全面提供临床免疫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一流厂商 开发新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基因工程免疫检测技术领导者 结束 谢谢 * * 1896年,Widal发现在伤寒杆菌中加入伤寒病菌人的血清可致伤寒杆菌发生特异的凝集现象,利用这种凝集现象可有效的诊断伤寒病,这就是最早的用于病原体感染诊断的免疫凝集试验,亦即著名的肥达试验(Widaltest)。 1897年,Kraus又发现将细菌培养液与其相应的抗血清混合后可发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反应,于是,免疫沉淀试验又应运而生。 到1900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系的年仅32岁的助教Landsteiner发现在一些人的血浆能使另一些的红细胞凝集,这种同种凝集现象的发现,成为人类血型分类的基础 ,Bordet又发现了补体结合试验(c。mplementfixationtest,CFT),即抗原抗体反应后具有补体结合的能力,如红细胞与溶血素反应后,如有补体存在即可出现溶血现象。因此,利用这种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可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1906年Wassermann将这种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建立了著名的华氏反应。 * 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是定性或半定量测定方法 试剂半衰期短,实验废液难以处理,污染环境等缺点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观察 进入90年代,免疫分析仪应用于临床检验 * * 1896年,Widal发现在伤寒杆菌中加入伤寒病菌人的血清可致伤寒杆菌发生特异的凝集现象,利用这种凝集现象可有效的诊断伤寒病,这就是最早的用于病原体感染诊断的免疫凝集试验,亦即著名的肥达试验(Widaltest)。 1897年,Kraus又发现将细菌培养液与其相应的抗血清混合后可发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反应,于是,免疫沉淀试验又应运而生。 到1900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系的年仅32岁的助教Landsteiner发现在一些人的血浆能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