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教案02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 图片分析法 提问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
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名称 时间 地点 纲领(誓言) 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 三民主义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 报》发 刊 词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2、武昌起义
首先放映一段2分多钟的视频(关于武昌起义),使学生更感性的体会当时的紧张气氛。并看p37《全国形势图》(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师: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时机已到。但是……
(重新播放视频最后一小段,请学生注意一句话:“武昌起义成功了,而此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并补充当时同盟会高层如宋教仁、黄兴等都不在国内。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小细节所折射的历史大问题,也就是中华民国从建立之初就没有一个强有力掌控政局的核心,组织涣散,各派势力缠绕纠结,为以后丢失革命果实买下了隐患。)
3、中华民国成立
师:成立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师:前面我们通过一个历史小细节发现了新政府存在的巨大隐患,果然出现了问题。(ppt展示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师:看课本P39动脑筋,思考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2 Language reading 课件1.ppt
- Unit 2 Language Word power 针对性训练.doc
- Unit 2 Language 单元练测.doc
- Unit 2 Language Reading 2 课件.ppt
- Unit 2 Language 达标测验题.doc
- Unit 2 Historical Figures 课件 1.ppt
- Unit 2 Language 导学案.doc
- Unit 2 Language Reading 1 课件.ppt
- Unit 2 Man and Man-made Disasters 同步练习 2.doc
- Unit 2 Man and Man-made Disasters Grammar 同步练习.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