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4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题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2.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教学重点 1.十月革命的准备
2.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客观: 经济上: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农奴制,史称1861年改革,通过这次改革,俄国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导致了俄国仍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政治上仍保留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农民只能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份地,俄国仍保留小农经济,国内市场十分狭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俄国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说明俄国已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却受到封建残余的影响,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政治上: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的落后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军事上:一战激化了矛盾 主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组织性。 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3) 俄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革命过程1.第一阶段: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资产阶级也左右不了局势,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 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2.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爆发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列宁亲自领导下,从11月6日晚开始到8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结果:政治上: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批准人民委员会的组成,列宁为主席。军事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 对俄国的影响: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它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