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课件4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回 忆 1、苏联成立于? 2、苏联政治经济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 1922年底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 ——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效果如何?——影响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为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军备上赶上美国 1964年10月,勃列 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 一书记。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综合国力逐渐 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改革结果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 经济上: 加速发展战略 改革要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经济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 1988年,苏联开始实行私有制; 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 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 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苏联食品短缺,人 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政治上: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思想界混乱 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 同年(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 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 哪些经验教训? 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苏东剧变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 “八一九事件”(1991、8、19—21) 叶利钦掌权 苏联解体,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 苏 联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联“传 统派”为了挽救 国家的完整和 统一,为了挽 救社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场政 变行动。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但这种政 变在西方国家 的强大压力和 叶利钦等人的 猛烈反扑下, 最后只能以失 败告终。因此 反而加速了苏 联的解体。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苏联解体对 世界局势产生了 哪些影响?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它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方针 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