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赛龙船.doc赛龙船.doc赛龙船.doc

赛龙船 赛龙船,这是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全民游乐活动。这一项体育竞技活动盛行于整个江南的几个省份。 为什么要龙舟竞渡?民间通常的说法就是为了拯救投江自尽的屈原。龙舟沿江撒粽子,为的是让水中鱼鳖不食屈原的尸体;同时人们敲打锣鼓,喊着号子,为屈原招魂。试看《隋书·地理志》的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 隋朝的龙舟竞渡已变为“竞渡之戏”,并有“棹歌乱响,喧振水陆”,岸上“观者如云”,可见是一种竞渡的比赛。 所谓龙舟者,首尾具龙形长可三、五丈,狭长如苇,舵窄仅容二人对坐,底尖。轻巧便捷,滑行如飞。各船有十余人分两排同向坐,各执短桨,如百足虫。船尾一人执梢,指挥进退。船上另有三人,一执旗,一击鼓,一敲锣,以助赛威。赛前,有祭龙头的仪式。丘桓兴《中国民俗采英录》里有详细介绍:“随着一串串鞭炮声,一队头扎白头巾,身穿白衣白裤的桡手,由扛龙头的‘头桡’和捧着放了香烛、鞭炮、供品的舵手领着,擎着船旗,打着锣鼓,扛着桡桨进祠来了。这是邻村‘白龙’船的。他们把用香樟木雕制的龙头摆在供桌上,便毕恭毕敬地朝屈原神像叩头礼拜。待主祭人将一条红绸布系上龙头,‘头桡扛起龙头,跑至江边,连人带龙头一块跳进江中洗澡,其他桡手也跟着在江里洗澡,然后才把龙头安于船头。据说,祭过屈原,又给龙头洗了澡,龙舟竞渡便能平平安安了。而洗过‘端午澡’的桡手们,也可托屈原的福,消灾怯病了。随后,‘赤龙’、‘青龙’、‘金龙’……各船一一进祠,朝庙祭龙头”。 竞渡的风俗在词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如宋人黄裳的[减字木兰花]: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写得热烈壮观,以气氛欢快取胜。 今天,赛龙舟作为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几乎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对赛龙夺舟锦标更是十分重视,他们说:“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据说,夺锦归来,不仅会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带来丰收与幸福。龙舟竞渡风俗不改,但其活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了!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