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并购狂人”的中粮11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高宁:“并购狂人”的中粮11年   2015年12月最后一周,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首先是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转发一篇名为《宁高宁憾别中粮》的文章,并称“宁总,我的老师”。文中提到,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即将被调离工作了11年的中粮集团,下一站很可能是到中化集团担任一把手的相关内容。   接着多家媒体连番报道追问,并且纷纷预测宁高宁的去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先后致电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但很多消息人士都认为这一传闻不是传说。不过,截至2015年12月31日,这一传闻仍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 自我定位:不是“红色摩根”,而是“央企放牛娃”   “外媒都说您是红色摩根,您对这个称呼如何看?”这是2011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宁高宁时的提问。   “那都是媒体的称呼,中粮是坚持走全产业链,希望打通从田园到餐桌。”宁高宁如是回答。   彼时正是宁高宁掌管中粮5年之际。2005年12月28日,宁高宁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此前,他在华润集团服务了近20年,把华润从外贸企业转型为投资集团;入主中粮后,宁高宁力推全产业链,集团2011年盈利首次突破百亿元。   和改革开放后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作为中国最后一批知青,宁高宁是时代的幸运者。他出生在山东滨州,1978年从军队考入山东大学,读的是经济系,毕业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回国后进了香港华润,一待就是18年。   无论是学历还是经历,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批大学生、第一批国内MBA,宁高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在华润集团,宁高宁利用收购整合,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被媒体誉为“中国红色摩根”。但他自己说,“我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自述50起并购:不是“加法”,是“减法”   在华润的操盘成功,让宁高宁空降到中粮之后,企业操作手法也延续了之前的逻辑: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   据媒体统计,中粮11年间发起了50起并购,这不仅让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还实现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宁高宁被外界誉为“并购狂人”。   按照宁高宁的说法,中粮的并购貌似“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他希望用全产业链这根“竹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   公开资料显示,中粮资产从宁高宁任职前的600亿元增长至今,已超过719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014年其营收为1991亿元,旗下拥有蒙牛和中粮屯河等8家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宁高宁对于中粮的大手笔改造,也引来质疑一片。   中粮的摊子越铺越大,8家上市公司大都亏损,集团国际业务的业绩贡献已多于国内业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除蒙牛能够保持利润增长以外,其余上市平台均呈现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目前,中粮集团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   之前,有消息称,为了改善集团旗下上市平台业绩,中粮有希望实现整体上市来达到利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粮商们对“带头大哥”中粮一直寄予厚望,但中粮也面临着许多并购后遗症,例如“资本运作新招迭出,但投资回报实堪忧虑”。宁高宁的做法也面对着一些争议,例如央企该不该继续聚焦在如此充分竞争的行业?一些收购是不是物有所值,风险如何控制? 下一站的巨大挑战   作为央企掌门人,如果宁高宁的下一站真的是中化集团,他会如何操盘?与中粮集团一样,中化集团也是全球500强企业,而且体量更大。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也是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同时涉足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目前,中化集团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600500.SH)、中化化肥(00297.HK)、方兴地产(00817.HK)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时是“远东宏信”(03360.HK)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6月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也面临着改革与转型。据媒体报道,中化集团已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第一家成立高规格国企改革领导机构的央企,但下属子公司众多,存在较大的整合空间,面临着行业利润下滑、国企改革进入实质阶段等挑战。在国际上,境外资产已经超过70%的中化集团也有一场“硬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