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系模式”
这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管理创新,也是我国农业科研机制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发力供给侧改革的今天,早在8年前,农业部、财政部先行一步,围绕产业需求配置科技资源,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自2007年底启动建设至今,50个产业技术体系凝聚了包括25名院士在内的全国2237位专家,形成了科技创新整体合力,实现了全国农业科技“一盘棋”;按照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布局创新链,串起了农业产业科研“一条线”;给予长期稳定经费支持,保证了科技人员安心科研,凝结了科研人员“一条心”。
8年来,产业技术体系共研发提供900多个新品种、35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110多个新产品新装备,节约成本1384亿元,减少损失2021亿元。仅“十二五”期间,由体系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占农业部主推品种近一半,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占所涉领域67%。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卫生部、住建部等部委科技管理部门相继学习借鉴,一些国际机构和组织将其称为“中国的体系模式”。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体系推动了科研,促进了推广,团结稳定并凝聚了科技人员,意义很大。体系的建设和作用作为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途径和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之一。
春暖花开时节,笔者探访了遍布大江南北的产业技术体系,看基地、访专家、问农户,真切感受体系发挥的科技支撑力量,见证它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科研管理方式“大变身”
――从短期项目管理到长期稳定支持,从“条块化”研究到围绕“产业链”攻关,从侧重大宗农产品到发挥小作物传统优势,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农业科研更加符合产业规律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一直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协作不力等问题,尤其是科技与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一方面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力。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现代农业要快速发展,必须要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必须要依靠科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交汇,为我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背景下,产业技术体系应运而生。2007-2008年,50个产业技术体系相继成立,共涉及112个主要农产品。甫一成立,体系的任务就十分明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技术用户提供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示范。
“50个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是一次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表示,体系成功地探索出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围绕产业开展全国性大联合大协作的运行模式,不仅盘活了农业科技资源,也让农业科研更加符合规律。
与其他产业科研相比,农业科研周期长、见效慢,“短平快”式的农业科研管理方式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告诉记者,水稻的新品种研发周期一般为8-10年,从新品种研发到最终的品种推广,并产生经济效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短期研究很难出成果。
因此,足额、稳定的财政支持成为体系的一大亮点。据介绍,中央财政每年为每个首席科学家投入30万元管理经费,为每个科学家岗位投入70万元基本研发费,为每个综合试验站投入50万元研发和试验示范经费。8年来实践证明,这个经费额度基本可以保证专家在不申请其他项目的情况下能够安心科研。
“稳事业”带来了“稳人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说:“体系不仅保证科学家按照产业和科研规律去做事,而且能够持续地、系统地、稳定地做事,这样有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出现。”
8年来实践证明,这个经费额度基本可以保证专家在不申请其他项目的情况下能够安心科研。
有了稳定支持,科研力量如何分配?围绕农业产业链,体系部署了“环环相扣”的科技创新应用链条,分为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控、栽培、机械化与设施设备、产后处理与加工、产业经济6个学科领域,每个领域设置若干科学家岗位,并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辐射带动示范县,由此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技术团队。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祁春节做了一个形象比喻,“原来的科研项目,好比是‘建桥墩’,解决的只是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问题;而体系就好比是‘铺桥面’,将分散的桥墩联结起来,形成一条可以让产业发展起来、将科研成果集成起来的大路。”
体系不仅保证了每个产业的每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蒙古活体牲畜抵押融资的可行性及支持政策研究.doc
- 内蒙古境内长城探源.doc
- 内蒙古旅游节庆发展探析.doc
-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doc
- 内容分发战局未定.doc
- 内视自己,执著于名牌的心理.doc
- 能帮助破案的细菌和气味.doc
-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doc
- 尼日利亚老人娶妻107位,诞子女百余名.doc
- 你爱我,为什么不定蔡美月婚纱?.doc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897.1-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1部分:压力调节器和带有流量计的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1-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1部分:压力调节器和带有流量计的压力调节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897.2-2025医用气体压力调节器 第2部分:汇流排压力调节器和管道压力调节器.pdf
-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GB/T 45305.2-2025声学 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33.2-2025旋转电机 绕组绝缘 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pdf
- GB/T 20833.2-2025旋转电机 绕组绝缘 第2部分:定子绕组绝缘在线局部放电测量.pdf
最近下载
- 第一季度中医适宜技术理论培训题有答案.docx
- 酸碱交替固定床过氧化氢生产工艺改造项目安全风险防控要点(2025.4.18).pdf
- 大学生熬夜ppt课件.pptx VIP
- 广州市白云区2025届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doc VIP
- 经济学原理(第8版)微观经济学曼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DB11-1706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pdf VIP
- DB45T 2251-2021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警情与救援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Hikvision UD35104B_海康威视布控球(iDS-MCD242)_用户手册_V5.1.4_20231108说明书.pdf
-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doc VIP
- 国有资产管理 全套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