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季取暖须防低温烫伤
冬季取暖须防低温烫伤
使用热水袋这些“取暖利器”时,一定要注意与皮肤接触时温度莫过高、时间莫过长。
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热贴虽是御寒“利器” 但使用时间太长易伤皮肤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很多人启动各种“取暖利器”来御寒,其中,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热贴等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装备”。但每年都有人因使用各种“取暖利器”不当出现低温烫伤。为此,在使用这些“取暖利器”时,一定莫太过“贪暖”,注意与皮肤接触时温度莫过高、时间莫过长,特别是意识不清醒或患糖尿病、中风等肢体知觉敏感性下降的人群,尤应引起警惕,以免不知不觉被低温烫伤。
案例
热水袋贴腿上过夜 烫出硬币大小水泡
每年冬天,因取暖不当被烫伤的病例比比皆是。烫伤有两种:一种是高温烫伤,比如被火焰、高温的水或蒸汽、热油烫到,这类烫伤感觉非常明显,也比较好防,远离显而易见的高温热源就能避免;而相比之下,另一种烫伤—低温烫伤就难防,很多人往往在受伤的第一时间还没意识到自己已被烫,这类烫伤在冬天喜欢长时间用暖风机、热水袋、电暖宝等“取暖利器”的人群身上时有发生。
有一位20多岁的女孩,因从小体虚怕冷,冬夜里睡觉时用热水袋贴在腿上取暖,没想到一觉睡醒,腿上被烫出个硬币大小的小水泡,意外造成深二度偏三度的深度烫伤。伤口不大,但不间断地敷药治疗了两三个月才逐渐愈合。为防止感染,在换药治疗期间,伤口不能碰水,冲凉都成问题。
专家解读:温度达44℃ 持续6小时即可烫伤皮肤
很多患者一来都感到困惑:既然低温,说明温度不高,起始接触到皮肤能接受,为何还会被烫伤?对此,专家解释说,低温烫伤正是因为取暖的设备一开始基础温度并不是特别高,比如60多摄氏度的热水袋,如果用毛巾包着抱在身上或搁脚上取暖,确实一时半会儿不会有普通烫伤那样的灼热感。正因如此,人体较难及时做出反应。但一旦身体的某个位置长时间接受这类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达到一定时间也可能被烫伤,这就是所谓的“低温烫伤”。
很多人灌热水袋取暖,一般都会烧开水后再灌,热水袋温度高达70~80℃都不出奇,但人们对高温烫伤有防备,往往会用毛巾等包裹以防烫。不过,晚上睡着后,包裹在热水袋外面的毛巾很可能被蹭掉,低温烫伤的威胁因此出现。石胜军指出,人体正常皮肤烧烫伤的温度阈值为45℃,有实验证明,44℃持续6个小时作用于皮肤上即可造成烫伤,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烫伤的程度就越严重。一般轻度烫伤可致受烫部位皮肤脱水、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如果热源持续作用于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致皮肤细胞组织坏死,出现水泡;随着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损伤的加重,有的皮肤甚至直接变硬变黑,伤得更深。
特别提醒:低温烫伤因痛感不明显或暂未发炎容易被忽视
值得提醒的是,低温烫伤隐蔽性往往比较强,易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事后还难以马上发现,甚至易被忽视,直接出现明显不适才就医。临床上按烧伤、烫伤的深度,一般分为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不少低温烫伤患者伤口属深II度和III度等深度烫伤。但据临床观察,低温烫伤的患者,即使烫伤程度已达到深II、III度,也很少见有第一时间到医院求诊的。
这跟低温烫伤后痛感不太明显有关。低温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由于睡觉时受伤者所接触的热源绝对温度不是特别高,即使被烫,也是“很温和”、“有点痛又不太痛”,很多患者受烫时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并没有因此被痛醒,往往是第二天甚至是两三天后穿衣、脱衣时摩擦到伤处有较明显的不适才发现伤口。
另外,由于伤口面积不大,多是硬币大小,较大也只有鸡蛋大小,一般都是小而硬的水泡,又没有流血渗液,所以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不少受低温烫伤的患者是在被烫伤几天后,水泡破裂渗出、红肿发炎才上医院就诊的。
防治建议:控制取暖温度、时长 万一烫伤就医前别乱抹药水
低温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好整夜用各种取暖器御寒的人群人身上。临床调查发现,患者中有两类人尤为突出:一类是体弱怕冷的女性;另一类是因糖尿病或瘫痪等导致皮肤末梢神经敏感性下降的慢性病患者。这些人喜欢整夜用热水袋或暖宝贴在脚边取暖过夜。由于对温度不敏感,好几个小时贴着皮肤都未及时挪开,往往天亮时已经造成低温烫伤。为此,专家建议在冬天使用持续发热的设备取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长,特别是贴身的产品,更要有意识地间断性使用。喜欢用热水袋的中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先将热水袋放进去暖暖被窝,睡觉时还是取出来为宜,切莫长时间固定贴在某一部位,以免增加低温烫伤的风险。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该如何处理、治疗?多数患者坦言在家自己做过“治疗”,涂抹各种药膏、润肤膏,也有用碘酒、红药水等清洗的,实在没有办法才上医院的。
如果是由于长时间使用暖风机等导致皮肤出现网状红黑色斑的,大多属于I度烫伤,只是因受热皮肤过度脱水和血管扩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六年级读写大赛试卷7.docx
- 六年级阅读《庄重的乞讨》.doc
- 六日玉面产品介绍.doc
- 六年级语文模拟3.doc
- 六级写作必背加分句型十句.docx
- 六级听力讲解内容.doc
- 六种常见鱼的习性.doc
- 六年级语文质量调研试卷12月份.doc
- 六级翻译整文解析3.docx
- 六级学习经验想过四级六级的好好看看吧一定会有收获的.doc
- 建筑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汇编-secret.doc
-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84718.doc
- 新款手机上市的营销组合策略毕业论文.doc
- 招聘会活动方案40模板41.doc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十个疑难问题的处理朱树英.doc
-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30691.doc
- Bayer_P79页_2025 Corporate overview精美报告资料.pptx
- P28页_US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Climate & Energy Featur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精美报告资料.pptx
- 2025 EMEA Investor Tour精美报告资料.pptx
- P35页_Corporate Headquarters Study 2018精美报告资料.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