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修订版) 一、专业简介 1.1 学科属性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地质工程专业属工学地质 类,专业代码081401,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2 历史沿革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前身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隶属于地质系), 创建于1976 年,1977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 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原水 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调整为地质工程专业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两个专业。 1999 年随地质系一道与地理科学系和大气科学系共同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2 年依托地质工程专业,组建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系。2005 年6 月,地质工 程与岩土工程系与力学系共同组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同时更名为地质工程 系,下设地质工程专业。 1.3 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 (1)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教学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 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 人,其中教师系列13 人,工程实验技术系列3 人。 教师系列中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授5 人、副教授6 人、讲师5 人;博士 生导师3 人、硕士生导师11 人;特聘教授1 人、甘肃省“555 人才”1 人、甘肃 省学科带头人1 人。本专业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 人、工 程师2 人。此外,本专业有兼职教授7 人 (其中院士2 人)。 (2) 实验实习平台 本专业拥有齐备的实验实习平台,室内实习由学院本科生工程实验中心完 成,包括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制图室、工程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基础地 质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岩体力学实验室和工程地质勘察实验室。此外,与本 专业培养相关的全校公共实验室有CAD 多媒体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和大学 化学实验室等。 本专业建设有两个野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地质野外实习基地和地质工程综 合实习基地,以保障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3) 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本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有齐备的数字化 资源和检索工具,满足学生在各类教学环节中查阅所需的资料。 1.4 优势与特色 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1 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 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工程硕士点(地 质工程领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科教学项目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 奖1 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 项、 二等奖2 项、其它奖项若干。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2.1 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 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获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土木、 水利、电力、交通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矿产资源勘查 与开采等单位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 勘探与采掘技术和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 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地质学、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专业课程的 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 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工艺与设备开 发等的能力。 通过本科阶段良好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基 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1 知识要求 (1)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熟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公共政 策和管理基本知识; 熟悉摄影与素描的基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