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文心雕龙_做为一种_知识型_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62 2012 ·1
《文心雕龙》做为一种“知识型”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
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颜崑阳
摘 要:本文从文学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后设性观点,揭明 《文心雕龙》的 “诠释典范”意义,并
重构其理论体系,进而推衍、应用到当代的文学研究。《文心雕龙》做为一种 “知识型”,隐涵着 “多元因
素交涉、衍变、混融之有机总体的文学本质观”,其方法论则秉持着 “‘在境而离境;离境而在境’的论述
定位与 ‘本末终始;敷理举统’的辩证综合思维法则”。此一知识型自身就已系统化地整合了“文学理论”、
“文学史”、“作品实际批评”,而获致文学知识的 “自体完形结构”,形成整密的 “诠释典范”,可以推衍、
应用到其它的文学研究。若将这个 “诠释典范”应用到对于 “五四”时期文学论述所建构之 “知识型”的
反思、批判,则 《文心雕龙》所隐涵 “有机性”的文学总体本质观与传统观,正好可以解离 “个人抒情文
学本质观”与 “无机性传统观”的二种迷蔽,因而对于曾经受到新知识分子所强烈反对或片面误解的儒家
文学传统,应该可以重新获致确当的诠释。
关键词:文心雕龙 知识型 本质论 方法论 诠释典范
一、引言
《文心雕龙》虽早著录于 《隋志》,自梁代沈约、萧绎以下,历代品评、采摭、因习、
引证、考订、序跋、校记、笺注者超过百家,实有其影响力 。然而,它真正成为独出众籍
的 “显学”,还是始于晚清章太炎之推扬,继之以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的评释 。其因缘
应是晚清以降,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思潮中,《文心雕龙》以其应合西方系统性理论的知识
型 (É pistème),乃为学者众所同趋而发扬为 “显学”,历经百年,论著篇章数以万计。其
研究方式约有三种型态:
(一)全书或部分篇章文本的考校、注解、翻译,例如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王利
器 《文心雕龙校证》 、陆侃如、牟世金 《文心雕龙译注》 、詹锳 《文心雕龙义证》 、李
曰刚 《文心雕龙斠诠》 、赵仲邑 《文心雕龙译注》 、王更生 《文心雕龙读本》 、周振甫
———————————————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前言》,中华书局2000 年版。
吴熙:《刘勰研究》,上海 《时事新报》副刊 《学灯》1924 年5 月9、10 日;李平:《20 世纪中国 〈文
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 年第5 期。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台北开明书局1958 年版。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台北明文书局1982 年版。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 1981 年版。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
李曰刚:《文心雕龙斠诠》,台北中华丛书编审会1982 年版。
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2 年版。
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 年版。
《文心雕龙》做为一种“知识型”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63
《文心雕龙注释》 、杨明照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等。这是继明代王惟俭、梅庆生、清代
黄叔琳、李详 等,最基础也是最传统的学术型态。成果既丰,往后恐怕已难有突破。
(二)针对部分文本的理论意义,随阅读所见而诠评。例如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罗
宗强 《读文心雕龙手记》) 。这也是一种随文诠评的传统学术型态,可简述,也可详说;于
《文心雕龙》而言,乃明代杨慎、曹学佺及清代纪昀之余绪 。其深浅精粗全系于诠评者的
学养、识见功力。
(三)针对刘勰的生平、文学思想,或 《文心雕龙》某些篇章的理论涵义,或跨越多数
篇章而提出综合性的专门议题,进行现代化的系统性论述。由于 《文心雕龙》之体大思精,
故以全书总体理论进行 “整密”之现代诠释而重构其体系者,实为少见;虽有,则浅略概
说而已。大致言之,专题研究成果多以 “主题切分”之型态为主,或以专书呈现,例如沈
谦 《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 、王元化 《文心雕龙创作论》 。或以单篇论文呈现,例如王
运熙 《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 、徐复观 《文心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