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生物氧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生 物 氧 化 【授课时间4学时单元目标1.叙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列举与体外燃烧的异同。2.解释呼吸链,呼吸链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写出两条主要呼吸链传递顺序。3.熟记作用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熟记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解释氧化磷酸化P/O比值。4.熟记两种穿梭机制,解释其对线粒体外NADH氧化磷酸化的意义。记住体内生理、生化活动用能和储能形式。.列举体内CO2生成的主要方式。授课内容 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物质氧化方式2.线粒体氧化体系 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通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二)新陈代谢的内涵 (三) 新陈代谢的调节 (四)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 二. 新陈代谢研究方法 三. 生物能学简介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自由能(free energy) (三). 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的基本公式 ΔG=ΔH-TΔS 2、化学反应自由能变化与平衡常数和电势的关系 3、偶联化学反应ΔG°′变化的可加性 4、能量学用于生物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规定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第二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一、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线粒体的结构 主要的电子传递复合体有: 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 NADH还原酶 + 2(Fe-S)+ CoQ 铁硫蛋白的 分子结构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由半胱氨酸残基硫原子与铁离子形成的铁硫中心,一次可传递一个电子。 泛醌的分子结构 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琥珀酸脱氢酶 + 2(Fe-S)+2(Cyt b560) 细胞色素b的分子结构 细胞色素类: 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在生物氧化反应中,其铁离子可为+2价亚铁离子,也可为+3价高铁离子。通过这种转变而传递电子。细胞色素为单电子传递体。 细胞色素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也可存在于微粒体。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有Cytaa3,Cytb(b560,b562,b566),Cytc,Cytc1;而存在于微粒体的细胞色素有CytP450和Cytb5。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2Cytb + Cytc1 +(Fe-S) 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a + Cyta3 ? (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 1.NADH氧化呼吸链: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 二、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仅见于下列三个反应: ? (一)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l 通过测定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氧的消耗与无机磷酸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底物脱氢氧化与 ATP 生成之间的比例关系。 l 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 P/O 比值 。 合成1molATP时,需要提供的能量至少为ΔG0=-30.5kJ/mol,相当于氧化还原电位差ΔE0=0.2V。故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有三处可生成ATP,而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只有两处可生成ATP。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是1961年由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这种形式的“势能”,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而合成ATP。 1.质子梯度的形成机制: 质子的转移主要通过氧化呼吸链在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中所形成的氧化还原袢来完成。 每传递两个氢原子,就可向膜间腔释放10个质子。 质子梯度的形成 2.ATP的合成机制: 当质子从膜间腔返回基质中时,这种“势能”可被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利用以合成ATP。 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 ATP合酶F1段的结构 ATP合酶的作用机制(脂质体重建实验) ATP合成模式图 三、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一)ATP/ADP比值: ATP/ADP比值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度的重要因素。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当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