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杜威知识论与教育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威知识论与教育理论

杜威知識論與教育理論 張瑞村 整理 一、杜威之知識論   知識論自古即有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理性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知識來源主要是靠先天理性作用及心靈主動攝取的,知識判斷是主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的、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貫通真理。經驗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發現事物本質的經驗,知識來源是來自後天經驗及心靈被動接受的,知識判斷是客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而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符合真理(葉學志,民73;民74)。古典的知識論,無論是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對知識之起源與發生,均無法作圓滿的解釋。兩種學派的共同缺點,便是使理性與經驗兩相對立,而不能在一種觀點之下,互相聯合,以致各有所偏重,只能解釋知識的一部分而不能解釋其全部。康德雖曾認識了理性與經驗的交互關係,想在兩者之間求其聯絡,但因其對理性與經驗的概念是完全靜止的,故終於無法使兩者相連續(吳俊升,民68)。杜威則採取生物學的觀點,視理性與經驗為知識發展歷程中互相關聯,彼此依賴之兩種因素,藉以調和雙方之爭論,解決其共同之困難。  (一)杜威知識論之立論基礎   1.生物學的基礎   杜威從生物求適應環境的觀點來看「認識作用」,知識乃成為行動之工具。人類原始的經驗只是感受和施為,只是「有」而不「知」,唯有在此種施受關係無法適應而使生存發生危機時,知的作用才發生。因此,從生物學的觀點而言,知識是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在這作用之中,不僅環境改變生物,生物也改變環境(吳俊升,民68)。   2.實驗科學的基礎   杜威認為實驗科學乃是驗證真知的不二法門,而求得真知的程序有三:(1)一切實驗均含有外表的操弄,以在環境內或人與環境間創造確定的變化;(2)實驗並非偶發活動,而是受觀念的指導,而此等觀念必須滿足引起研究問題之需的要件;(3)受指導的活動所生的結果,乃是一種新情境之創造,並且創造出具可被認知之性質的對象(郭秋勳,民74)。   3.民主精神的基礎   杜威反對二元論的對立,認為此種對立來自不民主社會階級區分的表現,故其強調「連續性」,折衷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倘自歷程之連續觀點觀之,理性或觀念即是未證實之經驗,經驗即是已證實之觀念或理性(葉學志,民74)。   (二)知識之特性   1.實用性  1.杜威採生物學的觀點,將知識視為人類應付環境以圖生存   的工具。  2.知識之目的在於適應環境與改造環境。  3.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4.知識之工具性,表現於經驗對人類行為之指導作用。   2.行動性  1.知識起源於實際的活動。  2.知識是行動的工具。  3.知識在行動、實踐中獲得,亦在行動、實踐中驗證其真偽。  4.知識之行動性,表現於人類對自然的交互作用。   3.創造性  1.知識不是永遠不變的,知識是適應環境的需要,是可變的,   可創造的。  2.實驗科學所認知的,並非認知作用前的實在界,而是以觀   念作指導,於實在界所引起變化而得之結果,因此,知識   不是摹擬實在界,而是具有前瞻性與創造性。  (三)事實與觀念的關係   杜威藉由觀念與事實的聯結,來解釋知識的產生。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一書中曾謂:「若無感官所認知的個別事實,則無認知之內容,也不會產生智慧;若未能將殊相放入已有的背景中來找出其意義,亦即無運用理性或思考,則殊相僅是一刺激物而已。」杜威更對事實與觀念之關係說明如下(吳俊升,民68;郭秋勳,民74):  1.在一切實驗的認識作用中,認識的先前事件總是一種經驗   的材料,在自然的原因中有其根源。經驗的原始對象乃從   有機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生,其既不屬於感覺,亦非   觀念,更絕非二者的混合,兩者同等重要。  2.感覺的事實與觀念的解釋兩者間的差別,乃是為求正確結   論的研究歷程有意所造成的。  3.任何區別的名詞均非絕對的、固定的;反而其為偶然的與   暫時的。當吾人發現因觀察所獲得之事實,可供某一假說   的較佳解釋時,事實與觀念均同時獲得修正。  4.因此,所選擇之材料,一方面作為事實,另一方面當作原   則,對於本身亦生回響。其在某一方面獲得進步或改造,   將引起另一方面的修正,兩者互為因果。  (四)杜威知識論的基本觀點   1.知識是解決生活問題的改造經驗   杜威對知識的看法與理想主義及實在主義不同,其認為人類知識不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也不是認知外在事物本質的經驗,而知識是實用的、行動的、與創造的,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斷改造的經驗。   2.知識來源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   杜威認為理想主義與實在主義均有所偏,前者重內在觀 念、重心,後者重對外認知的經驗、重物,而杜威則認為知識來源是心物交互作用。理想主義者不重經驗,杜威則以經驗為中心,固然其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