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同步练习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2. 右图中的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之所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因为他的改革 ( )
A.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C.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历史意义
D.在苏联彻底消除了个人崇拜之风
4.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5.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 )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6. “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政治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把社会主义和政治民主结合起来”的是 ( )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7.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斯大林模式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上述言论 ( )
A.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B.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C.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D.预示着苏维埃联盟的解体
8. 下表反映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 )
年份 1981~1985 1986~1988 1989 1990 增长率 3.2% 2.8% 2.4% -4%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 ②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没有奏效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技的发展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动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享受更多的优惠……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 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需求量那么大,顾客那么多,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
——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
材料二 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
——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
材料三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大型专题历史文献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经济困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论述很多,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案
1.C 2.B 3.C 4.C 5.C 6.D 7.C 8.A
9.(1)普通劳动者工资待遇低;特权人物享受更多优惠;物资奇缺,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2)说明苏共领导阶层未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安全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docx VIP
- 托福写作172句型.doc VIP
- 三级助听器验配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1 Lead-in Cartoon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练习(译林版三起).pdf VIP
- 昌平区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VIP
- 针灸入门广州中医药学PPT.ppt VIP
- 学堂在线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