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边缘视野下的云南藏族丧葬习俗解读——以德钦县奔子栏村为例.pdf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文化边缘视野下的云南藏族丧葬习俗解读
——以德钦县奔子栏村为例
李志农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藏族的丧葬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初是土葬,在藏文化的核心地带,逐渐从传统的土葬过渡为天葬,
另有部分水葬、火葬、塔藏和树葬等。与其他藏区相比,处于汉藏文化边缘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村藏族的
丧葬习俗多种方式并存,其中土葬和树葬要进行二次葬,具有明显的无等级差别性、文化多元性和地域性,其独具特色的
丧葬文化特征既源于这一地区独特的生态、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又源于他们对生与死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是多元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藏族;丧葬习俗i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文化边缘
中图分类号:C95。2“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9)05—0057—06
藏族的丧葬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态环 边缘的视角探讨形成这一有别于其他藏区丧葬方式的主
境、历史文化变迁、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紧密的联 要因素,以期加深对藏族丧葬习俗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系。藏族最古老的丧葬方式是土葬,但随着佛教传入吐蕃
以及藏侉怫教的最终形成,藏族在丧葬方式上发生了重大 一、调查点基本情况及其生态文化环境
变化。在藏文化的核心地带,逐渐从传统的土葬过渡为天
葬,另有部分水葬、火葬、塔藏和树葬等。其中天葬是藏区 奔子栏村地处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位于世
最普遍的丧葬方式,尤其流行子藏文化的腹心地区即拉萨 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青藏高原东南缘迪庆
一带,而土葬则慢慢演变为一种低级葬法,一般仅用于传 高原金沙江畔西岸的洪积扇上,东面隔金沙江与四川省德
染病死和凶死者;在藏文化的边远地区,特别是深山峡谷 荣县相望,西面是终年积雪的白马雪山。村委会所在地习
地区,水葬被视为是与天葬相似的丧葬方式;火葬一般被 木格,也是奔子栏镇政府所在地,距香格里拉县城8l公
认为是—种高等级的葬法,一般用于大德高僧并与塔葬紧 里,距德钦县城103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
密相连。 道214线穿境而过。下辖古龙不通等22个自然村。海拔最
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
钦县奔子栏一带的藏族,在葬俗上既与大多数藏区有一定 寒山区,正如清代学者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所言:“地
的相似性,又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点。2009年1~2月,
隘山高,夏炎而暑,峰头多雪,冬令殊寒。”D在海拔2000多
笔者对奔子栏的丧葬习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力图从文化 米的习木格、下社、格朗水、农利、尼吉各上、尼吉各下、角
收稿日期:2009一02—25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年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藏区区域文化”、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
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的族群关系”资助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志农(1969~),女,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57
玛、争古、哈从、白仁、撒玛等自然村,地处河谷地带,属北 进行推算。但一般而言,对有子嗣者包括年老者及中青年
亚热带干旱粮作物区,年平均气温在14(2~16℃,最高温夭折者除依个人意愿水葬外,多采用土葬。而对无子嗣者
包括幼年夭折者实行水葬。但在村民的观念中,水葬与土
度36℃。最低温度7.4℃。年降水373.9毫米。5~9月降水
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3。7%。无霜期230~240天,全年大部葬之间并无西藏那种高低贵贱等级差别之分。而如果实行
分时候为高温燥热气候。海拔在约2500米以上的古龙四土葬和树葬则需要进行二次葬。
社、扎冲顶、石义、尼顶、追古、说各、居家、咱归等自然村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