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还是高丽文化--关于一个县城历史编码的人类学研究.pdfVIP

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还是高丽文化--关于一个县城历史编码的人类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还是高丽文化--关于一个县城历史编码的人类学研究.pdf

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还是高丽文化 ——关于一个县城历史编码的人类学研究 亢宁梅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 自由、自在是相反相成的,中国人对 自由的理解是逍遥游,不自知而自乐,亦达到大化的境界。西方对 自由的理解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理性掌握了对象之后依客观规律而行动,并且是建立在相对高度的物质发展 基础上。当西方文化以一种强势话语席卷全球时,中国也被绑上了战车。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以一种空前的速度发 展。本文以当代一座县城的发展为例,分析这种文化建设的缺失。 关键词:水文化;荷文化;尧文化;高丽文化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 (2015)01-056-10 一、有案可稽的历史沿革 石鼊县并入安宜县。大业十一年 (公元 615年)冬, 杜伏威率领的起义军攻克安宜城,安宜城遭杜伏 金湖县,位于苏北腹地,1959 年 10 月 13 日 威屠焚。唐朝武德四年 (公元 621年)安宜县移 中共中央批准设立金湖县,1960 年 4 月 29 日国务 驻大运河以东之白田 (即今宝应城),唐朝上元 院全体会议第100次会议通过设立金湖县的决定。 三年改安宜县为宝应县,地分隶宝应、高邮二县。 这是一个年轻的县城,名不见经传。历史上由于 平安县、石鼊城、安宜县从此消失在历史深处。 地处里下河地区,黄河、淮河经常泛滥,域界不定。 1959 年建县之后,一部县城的历史就是中国当 县城位于洪泽湖以东,高邮湖以西,汪曾祺的文 代发展史的缩影。县城很小,县政府门口十字交叉 本里称为 “湖西”。境内有新石器时期先民活动 两条马路,各 3 里半长。全县面积 1343平方公里, 遗址“磨脐墩”、“抬饭墩”等,汉武帝元狩六年(公 下辖十一个公社 46437 户,人口189133 人。城区长 元前 117 年)东阳县析置射阳、平安县,建平安 期以来保持着 3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是江苏最小的 城,平安县是本土立县之始。三国时期地在曹魏, 三县 (还有扬中、大丰)之一。计划经济时代,发 魏将邓艾在今县境及洪泽县部分地区屯田,筑白 展了纺织印染、酿酒、塑料、玻璃、造纸、小化肥 水塘,建石鼊城。东晋时期地属东晋,境内三阿 工业等。在省里 “支援苏北发展”的口号下,苏 侨置幽、兖二州。太元四年 (公元 379 年)前秦 南大批知识分子、干部、产业技术工人来到此地, 与东晋在境内发生 “三阿之战”。南北朝时期南 办起了学校、医院、工厂、农场。但是 1978 年之 齐于平安城置安宜县,于石鼊城立阳平郡。隋朝, 后,这批人大部分又陆续返回苏南。他们当是 “新 收稿日期:2014-11-30 作者简介:亢宁梅 (1969-),女,江苏省南京市人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56 市民”。至于当地土著,则来源不一。比较晚近 艺术性最强、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它集歌词、 的是所谓 “洪武赶散”,即洪武三年 (公元 1370 曲调和锣鼓伴奏为一体,注重以歌词、韵律表达 年),苏州阊门一带的居民被强行赶迁至高邮湖 情感。每到夏季插秧时节,乡民一边劳动一边歌唱, 西一带。民间流传的 “插草为标”指流民迁徙到 解乏提神,有荤有素,自娱自乐。在面朝黄水背 湖西初期,这里的田地荒芜没有主人,各家各户 朝天、单调而高强度的插秧劳动中,秧歌的传唱 只要用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