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圣谕演绎
圣谕的演绎
发布日期:2016-03-02
陈时龙
六谕在明代影响很大。永乐帝、嘉靖帝对六谕都很重视。朱棣在永乐六年(1408)十二月初七日发布的《敕北京所属官吏军民人等》云:“尔等宜遵守礼法,各务本业,孝于父母,敬于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毋作过恶。”[3]卷4.3等于重申了六谕。次年北巡,朱棣发布的《谕北京耆老诏》,更像是对六谕的注解:“为家长者,教训子孙,讲读诗书,明达道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尊卑长幼,各循其序。如此,则一家和顺辑睦,有无穷之福。为乡坊之长者,教训其乡坊之人,农力于稼穑,毋后赋税,毋奸宄窃盗,毋藏匿逋逃。”[4]卷7.127朱厚熜南巡承天府,则有宣谕,称:“各要为子的尽孝道,为父的教训子孙,长者抚那幼的,幼的敬那长的,勤生理,做好人,依我此言,钦此。”[5]304在明儒湛若水(1466-1560)看来,宣谕是朱厚熜对太祖六谕的延展:“太祖高皇帝既敷训于前,今我皇上又宣谕于后,莫不同条而共贯。”[5]305
统治者重视,士大夫对六谕也极推崇。明人罗汝芳(1515-1588)将太祖六谕视为直接尧舜之道的经典。柳州府儒士王启元(1559-?)甚至说六谕的二十四言,字字珠玑,堪与六经相配,“合经三十也”?[6]卷1.5。就是一般的庶民,对六谕也很熟悉。在晚明,庶民家家户户“写一张,贴在壁上”[7]卷10.187。既然被视为经典,还要用以教化,自然就需要对这简单六句话做些诠释,以便理解和遵行。耿橘(1601年进士)说:“圣谕虽止六条,而广大精深,实有终日言之而不能尽者,未可以一讲章拘定也。”[8]卷4.81江东之(1545-1599)则说:“六谕不越二十四言,謦欬成经,与日月并悬,即累千万言,未足以尽其解矣。”[9]卷23.49为此,明代士大夫对六谕有许多诠释文本。最早在永乐二年(1404)朱逢吉的《牧民心鉴》中已提及设善俗堂,其教长“以所颁教民之文,朗然解说,令民听之”?[10]260,可能是对六谕最早的注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收录了五种诠释文本,即许赞《圣训衍》三卷、湛若水《圣谟衍》一卷、尤时熙《圣谕衍》、马朴《圣谕解说》一卷和金立敬《圣谕注》一卷。[11]302、314、733当然,六谕诠释文本远不止此。现存最早的六谕注释文本是成化年间王恕的《圣训解》。到十六、十七世纪,由于六谕与乡约合流,著名学者湛若水、罗洪先、罗汝芳等人都注释六谕,六谕的诠释文本颇为泛滥。
对六谕诠释文本的探讨,相关研究虽然开始很早,但相对零散。1903年,沙畹在《法国远东学院院刊》撰文,介绍万历十五年(1587)钟化民所刻《圣谕图解》。上世纪三十年代,王兰荫讨论明代乡约时从地方志中抄录曾惟诚《圣谕解说》和王钦若[①]《演教民六谕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我部静雄关注明太祖时期教化机构之设置及其后的废弛,以及万历后六谕流行等内容,尤其提及沈鲤在万历朝乡约推行中的作用。酒井忠夫则关注了唐琦《圣训演》和罗汝芳《宁国府乡约训语》等作品。1985年,梅维恒发表《圣谕演绎的语言及思想》,介绍钟化民《圣谕图解》、范鋐《六谕衍义》。1996年,郝康迪发表《十六世纪江西吉安府的乡约》,关注之前学者较忽略的“对乡约兴趣不断增长”的嘉靖年间的乡约,讨论陆粲、季本、罗洪先、邹守益等人所行乡约。本世纪初,朱鸿林介绍了嘉靖年间湛若水在增城沙堤所行乡约,黄一农则探讨了韩霖对六谕的演绎《铎书》中所含的天主教思想。此外,研究乡约、地方教化及思想史的学者们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六谕诠释的问题。近年集中探讨六谕诠释的文字,是王四霞《明太祖“圣谕六言”演绎文本研究》、赵克生《从循道宣诵到乡约会讲:明代地方社会的圣谕宣讲》两篇论文,发掘了23种明人的六谕注解文本。2014年,赵克生出版《明朝圣谕宣讲文本汇辑》一书,汇编标点了12种现存的比较重要的注释文本,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②]
然而,要彻底清理这段明清时代的基层社会教化史,还需要对六谕诠释历程的系统梳理,包括对诠释的发展阶段、诠释方式的演变、诠释内容的相互影响及其在不同时代的痕迹等问题的探讨。
?
从《圣训解》到《圣训演》
王恕(1416-1508)是现在确知最早诠释《六谕》的学者。他本人出入经学、理学,以心解经,著有《石渠意见》、《玩易意见》等经学著作。对六谕的注释可以视为他注释经典的余波。马理(1474-1555)《圣训演序》说:“盖自夫圣训之垂世也,世皆钦遵之,而献臣为甚。有注而行于巡抚时者,三原王端毅公臣恕是也。”[12]卷2.435王恕巡抚荆襄、河南、云南、应天等地,均在成化年间(1465-1487),由此可知其注释六谕的大体时间。王恕的六谕诠释保存在两处,一是嘉靖十五年(1536)陕西巡按唐琦所编《圣训演》,一是章潢(1527-1608)所辑的《图书编》,两者在文字上有细微的差异。《圣训演》所载“名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