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摘要】中国幅员广大,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建筑文化。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方法,有利于我们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加以研究和借鉴,获得宝贵的经验。【关键词】地理环境建筑文化引言泱泱中华,方圆九州,五千年古国,星移物换。西起世界的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东至太平洋的东海岸,在这片广大的地域中,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所有这些大自然的赐予,滋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由汉、回、壮、藏、蒙等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发展、丰富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由于中国幅员广大,从风光绮丽的北国到绿林茂盛的南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隔绝,影响了各地区人民的交往,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区的城镇和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布达拉宫,没有长城,没有故宫、天坛,没有承德避暑山庄,没有各地民居和少数民族的建筑等等,又怎么能够让人们完整地理解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中国各地的民居绮丽多彩,由于各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生活习俗之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从冰封千里的东北看厚大石墙的四合院,从云、贵、黔山地看山寨的吊脚楼,从闽江、珠江流域看飘逸通秀的闽粤民宅,真是缤纷多彩。又如皖南民居依山面水,一簇簇、一群群,展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除黄河、长江外,我国还有好多重要的河流,孕育、产生了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人们利用黄土夯筑城垣、城墙,城楼建筑十分壮丽。窑洞民居,浑然天成,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赐予,适应地貌环境的特征,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及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姿多彩,而建筑又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从而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了解自然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将建筑与自然结合为有机整体,创造适合人们游憩栖居的人居环境。宅舍与地理环境1.1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基本形态1.1.1外部环境江南的乡村建筑,四周远山近林,田畦小径,环境令人怡然。它虽有围墙相隔,但仍然令人感到屋内屋外是个整体。另外,灶间内的烟和气味可以自由地向透空处排向户外。当然,烧煮茶饭时的大股的烟是由烟囱排向上空的。这些烟和气味都是良性的,以柴薪、秸秆为燃料燃烧后多为二氧化碳及草木灰,一般无毒也易被环境吸收。而且附近环境中林木花草吸收、净化,则使环境空气仍保持新鲜。这种乡村民居形态,在我国各地是很多的。东北地区的建筑,由于冬天寒冷,所以墙做得较厚。屋顶用林秸保温,门窗均可糊皮纸透光不透风,所以窗格做得很细小,纸不易损坏(古时候没有玻璃)。由于地处北方,所以其周围的绿化条件不及南方,多少也有些种植,而且这种绿化,往往是前低后高,以利阳光照射,有中国山水画之效果;或者说,画师自然。云南哈尼族山村住宅,由于民族的居住习俗,这种建筑外周除了门和一个很小的窗户以外都用墙围起来。多数为草屋顶。但是这种住宅和外界环境是很和谐的,它利用山峦地形的高低错落,布置得很有机、妥帖。建筑周围林木丛生,具有很理想的生态环境。另外,建筑所用的材料虽然简陋,但却与环境十分融合;草屋顶,砖墙(有的用泥或者石灰粉刷),勒脚用毛石砌筑,似乎是有机地从山石中“长”出来似的。1.1.2内部环境民居的平面布局,重在功能、也重在生态环境。曲尺形的平面,堂屋朝南。卧室朝东。灶间在建筑的西北端。这样的布局不仅利于农事、利于日常生活,而且也利于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的房间朝东或朝南,可谓冬暖夏凉。这里夏天无西晒太阳之酷热,冬天又吹不到寒冷的西北风,天气好时还可以在户外晒太阳。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那里既有气候、地貌、水文等特殊的自然条件,而且又有许多人文(民俗)条件,所以这类民居的内部环境则又有自己的特点。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式”民居,房屋架空于地面上,方形平面,南首有廊,楼梯上下。这种布局有三个原因:一是根据建筑材料(以竹和木为主)的结构合理利用;二是出于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如架空的地板,尖而透气的屋顶;三是出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就与汉地的古代礼仪大不相同了。世代相续,他们都以这个模式建房,大同小异而已。蒙古包,这种住宅的室内空间是圆形的,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居住之。他们过的是游牧生活,所以用毡包盖房,便于拆迁。室内布置是箱柜之类放在圆壁处,里面铺毡毯,寝卧趺坐均可。中间有火炉,可以烤牛羊肉、烧茶煮饭蒸馒头,还可取暖。烟气排向帐篷式屋顶的中心最高处。这里留有孔洞,可以开闭,也作为采光口。夜晚或下雨,就有毡盖上。1.2居住习俗与地理环境1.2.1中国古代居住建筑分类分析中国古代的居住建筑,早在周代就已基本定型,即内院分进式布局。但从全国来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居住建筑形态,在此便分三种类型来分析。第一种类形,利用自然物可居条件进行加工修造的固定生活空间。这类居室基本上沿袭了古俗,用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据通信技术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网关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ppt VIP
- 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共字).doc VIP
-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实施策略.docx
- 美甲店的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及班主任手册.doc VIP
- T_CFIAS 3040—2025(混合型饲料添加剂25-羟基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pdf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