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的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第八期 2010 年 12 月 第 183~204 頁 向柏松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術問題,本人擬談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談談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信仰的關係問題。民間信仰是我國相當大一部分非物 質文化遺產的生命之源和生存的土壤,要保護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 須正確地對待和處理民間信仰的問題。同時,隨著現代化的進程,相當大一 部分傳統民間信仰正在逐漸衰落和轉換,因此與之相連的相當大一部分非物 質文化遺產也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要保護好這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實 現其活態傳承,就必須為其培育新的生態環境,並促進這一部分非物質文化 遺產的現代轉換。二是談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生問題,試圖解答非物質文 化遺產原生地與再生地之間的紛爭問題。 壹、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信仰 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主要是指與有形的、物質的文 化遺產相對應的那部分文化遺產,包括傳統的口頭文化和行為文化。民間信 仰是在廣大民眾中自發產生並自然傳播的神靈與神物崇拜,它寄託著廣大民 眾對平安、幸福生活的祈求、期望和追求,並以口頭或行為的形式廣泛地存 在於各種民俗事象之中,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諸 184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多非物質文化事象形成的生命之源和賴以生存的土壤。要有效地保護非物質 文化遺產,必須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信仰的關係,因為只有這樣,才 能破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密碼,從其生命的源頭上去思考保護的措施和 政策。 一、民間信仰與傳統節日民俗 我國傳統節日民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節日幾乎 都與民間信仰有關。有些節日直接起源於民間信仰中的祭祀活動,更多的節 日則在傳承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包含信仰觀念的民俗活動,節日的禁忌習俗也 無不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信仰,節日 的組織活動往往要仰仗地方的民間藝 人,而這些藝人在過去不少是巫師人物。古老的民間信仰構成了中國傳統節 日形成與傳承的獨特的文化生態。所以,保護傳統節日,實際上也存在著合 理保護傳統民間信仰的問題。 先秦的祭祀活動是中國傳統節日的源頭之一。最原始的祭祀為歲時祭 祀,是隨著季節的推移和物候的轉換而舉行的與生產、生活相關的祭祀活 動。這些歲時祭祀經過漫長的演變,內容由簡單到複雜,時間也由原來的季 節範圍演變為固定的日期,這樣便形成了節日的雛形。 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祭祀活動是春祈秋報。春祈是在春耕生產開始之 際祈求神靈保佑農業生產豐收的祭祀活動。《夏小正》載:“初歲祭耒。” 耒是一種耕地的農具。夏代在春耕前要舉行祭祀農具祈求豐年的活動。《尚 書•舜典》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所記為舜帝在正月祭祀先王祖 先的活動。這種祭祀在春天舉行,也與農業豐產相關。《左傳》襄公七年 載:“夫郊祀後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蟄而郊,郊而後耕。”統治者在春 耕之前都要在郊外舉行祭祀稷神祈求農業豐收的活動。《禮記·月令》則記有 天子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在春天的祭祀祈年活動:“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 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於大寢,三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的思考 185 公、九卿、大夫皆禦,命曰勞酒。”這類祭祀活動不僅構成了春節的基礎形 態,而且直接演化為二月的春社節。後世春節祈年求豐的民俗活動,春社祭 祀土地神祈求農作物生長與人口繁衍的活動,都無不與早期的春祈求年祭祀 有關。秋報是指秋季收穫農作物前後舉行的酬謝神靈的祭祀活動。《禮記·月 令》記秋季酬神祭祀活動:孟秋之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 薦寢廟”;仲秋之月,“天子乃難,以達秋氣。以犬嘗麻,先薦寢廟”; 季秋之月,“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在秋季舉行的酬 神祭祀主要是“嘗”和“薦”,表示在收穫每一種農作物時,要將其中的一 部分或其他東西拿來來獻給各種穀神和其他神靈,以示感謝。天子“以犬嘗 稻”、“以犬嘗麻”,就是用犬去向稻神和麻神表示酬謝。1這種古老的祭祀 習俗至今仍存在於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之中。如阿昌族的嘗新節、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