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与当代荣辱观.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与当代荣辱观

宋明理学与当代荣辱观 摘要:本文阐述宋明理学的主旨和文化价值,试分析宋明理学对当代荣辱观的影响,启迪当代青年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关键词:宋明理学 当代荣辱观 一、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一页 1、什么是宋明理学?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他集前古各种学术思想之大成,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骨干,虽然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打击,但后因汉代独尊儒学得以发扬光大,被历代王朝用来教化百姓、维护皇权,形成一种儒教。汉代之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动乱,频繁的战事动摇了人民对官方儒教的信念,转而祈求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的庇佑。隋唐时期佛道日渐盛行,作为正统思想的儒教逐渐走向没落。儒教的厄运激起了一群有思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悲悯,自唐朝的王通、韩愈、柳宗元,到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官场学者,他们前仆后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以儒教博大的仁爱融合了佛道二教的积极元素,创建了理学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开山始祖周敦颐,出生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祖籍湖南道县。周敦颐通过《爱莲说》、《养心亭说》和《拙赋》这三篇短文积极倡导“为官清廉公正”、“为官清心寡欲”、“为官奉公守拙”的“为官三论”,而且在《通书》、《太极图说》等哲学著作中继承并发扬了孔孟儒学的精华,融会贯通了佛道教义的“主静”、“无极”等元素,形成了关于宇宙生成的“道学自任,以理为宗”的思想体系,即被后人称颂的“道统体系”,这里的“道”指的是天道、人道,即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这里的“理”应是指自然界和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法规、法则和道德规范。 2、宋明理学的传承 周敦颐创立的宋明理学是以“廉”、“寡”、“拙”的“为官三论” 传承至今的,为历代士君子尊崇。他的学生程颢、程颐传承了他的“唯中”、“爱曰仁”、“乐乎贫者”、“迁善改过”、“公于已者公于人”和“必有耻则可教”等教旨,提出了“天即理”和“性即理”的命题,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后经过杨时的传承,又被称为“东南三贤”的张栻、吕祖谦、朱熹发扬光大。朱熹集孔子儒学和北宋理学之大成,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拯救了当时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恢复了儒教的正统地位,此后被历代王朝尊为官方哲学。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大力扶持宋明理学,地方官员十分支持理学大师们开办书院,讲授理学原理培养理学人才,传播理学知识。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清代的和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思想文化的创新基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培养出成千上万经世济国人才,如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熊希龄等文臣武将,如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民主革命的先驱,又如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是“唯楚有材,于斯为盛”! 二、宋明理学的道德观 1、周敦颐的道德精神 (1)“唯中”精神。周敦颐弘扬了儒教的中庸之道,倡导“尚中贵和”精神,主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以和为贵。儒家所讲的“中庸”被现代人认为是一种“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出世哲学,其实“中庸”的本意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谐之和”,心中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的表现要符合礼仪分寸。孔子批评“过犹不及”,认为“中庸”是君子最高的道德规范。可是现代人都鄙视中庸,往往采取破坏大自然或损害他人的过激行为,结果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极不和谐局面。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应取中华民族古而有之的“中庸之道”,即“尚中贵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精神。历史证明:哪朝哪代遵从儒教的中庸之道,社会就和谐兴旺;反之则社会衰败动乱。 (2)“爱曰仁”精神。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里所讲的“爱人”和“敬人”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是爱祖国、爱家乡,尊敬父母长辈、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爱曰仁”就是这种博爱大众的精神。 (3)“乐乎贫者”精神。这是一种不慕荣华富贵而淡泊名利的精神。孔子的学生颜回在独居陋巷、食不裹腹的情况下,不为利物所移,不求富贵,其心泰然,不改其乐。这是一种超越人生厉害而达到的高级精神享受,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 (4)“迁善改过”的严于自律精神。周敦颐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闻过则改,改而向善,便为君子;闻过乃是幸事,人只有知廉耻,善闻过,勇改过,不断磨练自己,改而为贤人,这就是儒家“见贤思齐”、“闻过则喜”、“三省吾身”、“反求诸己”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5)“公于己者公于人”的克己奉公精神。周敦颐说“圣人之道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