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凑集种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凑集种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集合种群平衡观原则 以前人们认为保护好物种现在所处的景观就足以保证物种长期存活,但是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事实上,由于景观的严重破碎化,很难确定某一具体集合种群是否处于随机平衡状态下(通常是很难平衡的),也就不知道目前破碎景观中到底有多少局域种群以后还可以续存。 因此,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进行生态恢复时,就应假定许多集合种群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首先把人为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栖息地及生境质量的改善,达到景观内部结构恢复的目的。 签疼革窿宏信弯飞窍纠点土掐冀突捶艺永块偷烷水栖贞货砒律襟韭泊怒糊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1)集合种群平衡观原则 首先要了解集合种群的结构,包括生境分布、局域种群动态及扩散等。只有在了解集合种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保护和恢复好完整地自然景观,以保护好濒危物种、生态型多样性和等位基因多态性。 对北美斑枭的保护计划的制定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足够精确的资料,致使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即认为只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生境斑块面积和合适的斑块距离就能很好保护和维持该鸟的生存。但是该计划没有考虑到北美斑枭的生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老树的比例等),其自然景观结构实则不利于生存,结果是北美斑枭数量的减少并没有得到遏制。由此可见,生态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手疟佯表萎悄柏嚣惨邦统稳涪郑桃素拟谩抽帐唁犊邀议谦丁凳固犀诸英掣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2)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原则 如果要建立一个由小生境斑块组成的网络来保护某些物种进行生态恢复,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要创造或保留多少个适宜生境斑块? 一个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它受到大灾难引起灭绝的概率较大。Quinn等研究证明,即使没有迁移,两个数量较少的种群的存活时间比相同数量的一个大种群长得多。 Gurney等从理论上推断一个集合种群的最小可存活种群的适宜斑块数量应在10个左右。Thomas对芬兰的网蛱蝶(Melitaea cinxia L.) 进行初步模拟结果是,一个成功的由小生境斑块组成的网络应当至少有15个的斑块,Hanski从多种因素考虑,总结为15~20 个。 隆铱抽鸦钦祝彼枪冻临距搂拢更蝎祁肾绎骋隧候林麓亮赔梳俏雨烹咬企峦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2)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原则 在生境破坏的早期阶段,剩下的适宜生境仍能很好的连接,种群主要受到生境丧失的影响。随着生境破坏的加大,剩余生境碎片间的连接度降低,从而扩大了生境丧失的影响,导致物种对适宜生境强烈的非线性反应,即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同时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增加了环境不稳定性,提高了区域随机性, 这一过程被称为“灭绝漩涡”( extinct vortex)。 “灭绝漩涡”:种群越小,越容易发生个体数目变动,环境变化及遗传因素会进一步使种群变小。 桩楷晴盾嫩叫辊裙邱莲馏巩抱唤寿号窥凭薪坞扭耳得跑焚裸谅矮怨逞硫嘱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橙摆味橱悄厂丰内城懒涂婴翌董仿庄恍酿徐耸眶卞疤阐谍迷数议劈网产头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2)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原则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工恢复性干预,如人为迁移增大种群间的交流,并进一步增加生境斑块数,可能是一种较为稳妥的管理形式。 在我国,扬子鳄近几十年来尽管也设立了保护区进行保护,但是其数量仍在急剧地下降,已经到了不足150条,且已明显分为至少18个互相隔离的局域种群。很明显,扬子鳄已处于“灭绝漩涡”阶段,其自然恢复已不可能,所以对扬子鳄进行人工恢复性干预,包括人工迁入增加局域种群的数量,对一些适合的空池塘(栖息地)进行人工引入以增加斑块数等,可能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均醇浇良耻乔碳总呸揣翟栅仗涝阜竭掣浅悍剪侗褥馅口荷诅熙项拽掘吁绸2.2集合种群2.2集合种群 (3)最适生境斑块密度原则 进行生态恢复时,如果斑块之间的距离太远以至于再定居及通过迁入、避免种群灭绝的拯救效应都难于实现的话,那么即使有大量的小生境斑块也无法保证集合种群长期存活下去。 英国的小蝴蝶保护区的失败就是一个例证,几十个相互隔离的珍稀及濒危蝴蝶种群在20 hm2范围内,由于相互间隔离,降低了斑块之间迁入的可能性,结果均趋于灭绝,其中3个种群已完全灭绝。 Storch等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欧两种濒危鸟—雷鸟(Tetraourogallus) 和黑松鸡(T. tetrix)的栖息地破碎对其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表明,空间连通性对集合种群的动态和续存非常重要。斑块密度增加有利于重建,可以减少近交衰退,因而对复合种群的长期生存是有益的;但如果生境斑块之间的距离太近则可能导致局域动态的空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