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参考资料

教学目的: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句做标记。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显示文可与、郑板桥等人墨画图) 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时期,有个擅长画竹的人,也是苏轼的表兄弟,姓文名同字与可。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两则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苏轼自己不擅作画,但文章却从“胸有成竹”中精辟的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表达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其实,文章并非仅仅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去作画,“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二、题解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的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萃( ) 寒梢( ) 笔砚( ) 斤斧何曾赦箨龙( ) 喷饭( ) 畴昔( ) 四、朗读课文并思考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你在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 五、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2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3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1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2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第3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六、知识积累 (一)重点掌握词语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投诸地而骂 3、以为口实 4、而读书者与之 5、余因而实之 6、月落庭空影许长 7、近语士大夫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与可没与陈州 2、少纵即逝矣 1、初不自贵重 2、月落庭空影许长 3、废卷而哭失声 4、吾将以为袜 5、发函得诗 6、而读书者与之 7、 以书遗余曰 (三)词类活用现象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 (四)虚词 为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余为徐州 4、而予以为有道者 5、吾将以为袜 乃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 其 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 3、而予亦悔其随之 4、以追其所见 5、其所以然 6、岂独得其意 然 1、自视了然 2、予不能然也 3、然二百五十匹绢 以 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2、与可以书遗予曰 3、吾将以为袜 之 1、竹之始生 2、一寸之萌耳 3、生而有之也 4、临事忽丧之 5、士大夫传之 6、而读书者之 (五)文言句式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足相蹑于其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