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6章 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专用课件
第六章?????? 燃烧过程及混合气形成6.1 实际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放热规律 燃烧过程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等主要特性有重大影响。 本节基于示功图和燃烧放热规律,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两者的燃烧过程特征进行对比。 对喷油系统的要求是: 1)能产生足够高的喷油压力、以保证燃料良好的雾化混合燃烧,这包括雾化质量(喷雾粒度及均匀性)和空间分布; 2)实现所要求的喷油规律,以保证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和良好的综合性能; 3)精确控制每循环的喷油量,且各缸间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相同,即达到均量、均时的要求; 4)在各种工况下避免出现异常喷射现象。 2.喷油泵 常见的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式直列泵和转子分配泵两类。直列泵包括直列多缸泵、单体泵和泵喷咀系统,多用于大、中型车用柴油机上(图6-9)。转子式分配泵系统有端面凸轮驱动的VE泵系统(图6-10)和内凸轮驱动的径向对置柱塞系统,多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用柴油机。 与直列泵相比,分配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能在高转速下工作的优点,但难以达到较高的供油压力,并且对燃油质量要求较高。 近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中,开发了一种与常规柱塞脉动喷油原理不同的共轨(Common Rail)喷油系统,将在第三篇中加以介绍。 3.喷油器 喷油器可分为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 孔式喷油器一般用于直喷式燃烧室,喷孔的数目、孔径及喷射角度等设计参数要视具体的燃烧室形状和空气运动而定。一般针阀升程为0.2~0.45mm; 对D≤150mm、较强进气涡流的直喷式燃烧室,喷孔数为4~5,孔径为0.2~0.4mm;而对较大缸径并不组织进气涡流的直喷式燃烧室,喷孔数为6~12个。孔径过小,则加工困难,并容易引起积炭堵塞。 轴针式喷油器一般用于非直喷式燃烧室,有标准轴针式(Standard Pintle Nozzle)和节流轴针式(Throttle Pintle Nozzle)两种。通过针阀头部在喷孔内的上下运动,可起到防止积炭堵塞的自洁作用。轴针式喷油器的孔径一般为0.8~1.5mm,针阀升程为0.4~1.0mm。 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称为喷油器的流通特性。 4.燃油喷射过程 图6-12表示燃油喷射过程中喷油泵端压力pH、喷油器端压力pn以及针阀升程h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一般分为:喷射延迟阶段、主喷射阶段和喷射结束阶段。 5.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称为角供油速率(或供油速率)。 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称为角喷油速率(或喷油速率)。qp、qn分 别表示到?c(或t)时刻为止的循环供油量或喷油量。 图6-15给出了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的图形。供油规律可由凸轮和柱塞的几何尺寸计算出,也称几何供油规律。 喷油规律虽然由供油规律决定,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不同: (1)始点一般差别8~12度; (2)喷油持续时间较供油持续时间长; (3)最大喷油速率较最大供油速率低,其形状有明显畸变; (4)循环喷油量也低于循环供油量。 两者的差别主要起因于: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喷油规律一直是柴油机燃烧和性能优化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试验测定方法有压力升程法和Bosch(波许)长管法。 6.异常喷射现象 喷油系统内的压力高变化快,喷油峰值压力往往高达数十甚至100MPa以上,而谷值压力由于出油阀减压容积的作用往往低至零甚至出现真空。由此容易造成二次喷射、断续喷射、隔次喷射以及穴蚀等异常喷射现象的出现。 为避免异常喷射现象: (1)应尽可能缩短高压油管长度,减小高压容积,以降缓压力波动; (2)合理选择喷油系统的参数,如喷油泵柱塞直径、凸轮型线、出油阀结构及尺寸、出油阀减压容积、高压油管内径及壁厚、喷油器喷孔尺寸、喷油器开启压力等。 二.内燃机缸内气流运动 内燃机缸内的气流运动形式:涡流、挤流、滚流等形式,被分别或组合应用于不同的燃烧系统。 1.涡流 缸内的涡流运动一直是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汽油机为实现稀薄燃烧也开始应用涡流。可分为进气涡流和压缩涡流。涡流转速与发动机转速之比称为涡流比Ω,作为衡量涡流强度的指标。 1)进气涡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04 几何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解析版)-2023届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 VIP
- 2025年中学劳动寒假实践作业方案.docx
- 项目管理-可靠性保证大纲模板.docx VIP
- 建设施工质量缺陷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报告及案例分析.doc
- 北京-EX360-产品使用说明书-旗舰版-BJ7000URD4C-BEV-EX360纯电动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 C语言知识复习资料.doc VIP
- 节前办公室安全提醒信息.docx VIP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docx
- 2025最新开工第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湖北襄阳网格员考试真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