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 雪蓝天杯教学设计参考资料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赣榆县海头初级中学 仲崇良 222111
[课题(学科和年级)]《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 语文 七年级
[教材简解]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观赏画面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切身感受
到壮丽山河之美,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
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激情导入: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的字注音,并读一读。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富有个性化地朗读。教学中,还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阅读,在想像中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
从而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然后再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使学
生的创造、表达、审美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课件展示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未能通过你
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就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调动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美丽山
河的感受,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四、观察画面,再读全文: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
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听范读 4.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
点,激起学生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