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沉默权”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成为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有一些学者在报刊上撰文或发表谈话,认为实行沉默权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势在必行,并且认为目前规定沉默权的社会条件已趋成熟,建议尽快制定一部证据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从立法上正式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沉默权。
由于笔者对外国的诉讼制度和实际运作的情况知之甚少,对外国实行沉默权的利弊不好过多评论,只是考虑到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觉得对于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似应慎重对待,从长计议,仅作为一家之言,坦陈如下。
一、实例与假设
让我们先看几个实际的案例。
案例一:2000年6月18日凌晨,在英国南部港口多佛尔,海关人员在用X光透视机对由轮渡进入英国的一辆运载西红柿的卡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车载的集装箱横七竖八地堆满了人形的物体。海关立即召来警察进行开箱检查,一股难以形容的恶臭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对集装箱清理的结果,发现共有58具尸体,其中男性54具,女性4具,另有两名淹淹一息的幸存者。通过对这两名幸存者的询问,得知他们都是来自中国福建省的偷渡客。这是一起令全世界震惊的非法移民惨死案。警察立即以过失杀人罪将33岁的货车司机拘留。次日,荷兰警方应英国警方的要求,搜查了鹿特丹港的三座房子,拘留了一名55岁的男子。这名男子即是在英国被拘留的那个货车的主人,他是货车司机的父亲。英、荷两国的警察随即对这两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讯问。
由于此案涉及多个国家,在英国、荷兰、比利时和中国警方的密切配合下,这起被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案”的非法移民惨死案终于真相大白。
假设:1.这起非法移民惨死案中的被害人已经全部死亡,无一幸存者。
2.在英国和荷兰被拘留的货车司机及其父亲都主张沉默权,以“不得强迫自证有罪”为由拒绝回答警察的提问。
请问:这起骇人听闻的“天字第一号大案”该如何侦破?又如何认定?
案例二:2000年4月12日,在从昆明开往北京的61次特快列车上,乘警发觉三名安徽籍旅客有体内藏毒的犯罪嫌疑,其中一名姓韩的40余岁,姓张的不到30岁,另一个人姓王,大约35岁上下。乘警随即将这三人带到餐车进行盘问。开始,三人都坚称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且表示互不认识。一直僵持了数小时。午夜过后,韩、张二人先后提出要上厕所,在乘警的监视下,陆续从肛门中排出高纯度吗啡各三包,每包的重量约在70克左右,证实了韩、张二人分别体内藏毒200余克。此时,姓王的仍然声称不认识韩、张二人。乘警遂将三人隔离开再进行讯问,韩、张二人都供述正是王某让他们体内藏毒,并答应安全到达目的地后,给他们每人5000元。乘警遂将三名贩毒嫌疑人押解回昆明继续审查。
假设:1.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并规定在律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警察不许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进一步再规定不得在夜间进行讯问。
2.如果这三名犯罪嫌疑人都以享有沉默权而拒绝回答乘警的提问。那么,这起在夜间发生在列车上的人体藏毒案该如何审讯?乘警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王某是同案犯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将王某放走?
案例三: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克林顿因与白宫实习生莱文斯基由于不正当的性关系而被独立检察官穷追猛打,这一绯闻被众多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传遍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从诸多报刊的报道中,我们没有看到有谁披露过:被传唤的克林顿因享有沉默权而拒绝回答检察官的提问。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一而再、再而三地传唤克林顿,他都规规矩矩地接受了讯问,尽管他表现得颇不耐烦,但还是非常不情感地逐一回答了检察官的提问。
假设:克林顿总统主张享有沉默权而拒绝回答独立检察官的提问。那么,他是否能够避免国会两院对他提起的弹劾?
由此看来,在美国,身为总统的克林顿,当他被指控犯有罪行的时候,也未必真的享有什么沉默权。至于国会两院虽然启动了弹劾程序但最终没有给克林顿定罪,那就属于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了,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可见,有关沉默权的制度及其实际运作,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恐怕不会像某些学者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过于理想化。
二、英国修改沉默权制度的启示
1997年3月,笔者参加以陈光中教授为首的赴英考察团,对英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在此次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英国的沉默权制度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按照英国法的传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须告知两句话:“你可以保持沉默,你可以不说任何话。”
但是,英国在1994年对沉默权制度作了修改,从1995年开始实行了改变。现在的作法是: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在讲完上述两句话以后,还要再说几句话:“但是,当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