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晏子使楚》.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初中学科教学设计《晏子使楚》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晏子使楚》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宋琼霞 单位 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三中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语言艺术特点。 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君臣的阴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文章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跃然纸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本文写作上的独到之处。 三、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巧舌如簧的古代人物也许不很了解,且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苦涩难懂,晏子的机智善辩的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教学设计根据学情,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走近人物,从而理解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识记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理解疑难文句。 2、学习语言艺术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一)导入?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跟随教师的导引,进入新课学习 根据学情,竭力创设情境 二、读一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应掌握的字、词的(ppt出示加点的字)。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请缚 酒酣 诣王 曷 枳 熙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坐,犯罪; 盗,偷窃; 赐,赏赐; 诣,到??去 曷,同“何”; 固,本来; 席,座具; 徒,只是; 然,这样; 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当于“啦”。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懂文句 加注字音,交流拼读 理解字意,排除障碍 积累文言字词 (3)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②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明确句意: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翻译句子 明确句意,进一步理解疑难文句 积累文言知识 (5)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6)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①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②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③晏子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明确: ①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② 针对齐国。如“齐人固善盗乎?”等话可以看出。 ③ 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三、深入探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无论对什么人,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四、总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