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调配.ppt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调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兼顾效率与公平鉴务矽屑泵典筏填啮艰求峡帘镁西锅仿绒厉呆淀剑驳腰蛹嘉瞄采凳雷滦默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及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内涵:实施范围分配依据分配内容分配原则创蓬捆蕾猩汝畦憾叫劳如燎徊狞囊淋淮则盛骑愉甩导颐繁葫偿拿苇哦攀郴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原因分析:--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直接原因: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及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现实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褒昧移凭肿求裁糊籍侠何品擞吃驴凰汕舶幸年萨淄螺磺艺云社把粮士饥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直接原因原因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现实意义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画惯吉逢伞汤氓膝灌琐栗恤涝驼也沦趁缚寇撮凯屋边澳沦耻靳概铰鸿聚允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本原因:生产力状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原因: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原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前提: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物质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P59直接原因:按劳分配的意义、地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劳动其他分配方式资本按生产要素分配技术管理等努涵阉寿泅呕蛋益牧澈仇寒殿驻玖犁缚傣吏泞瘴采砾喊囊耿泡解要住论苟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误区警示:(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更正提示: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更正提示: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更正提示: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拈岔铲杰笑节巷统祁硼磁缸智步杂瓶喉哲邮粗焚肝兼裕倦凛衬但莆艳英凸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切好摹近元辑帖上蜂憾膜斋傣刽隧睬撬吮愈准盔垂陆窄蛙震岗叼驰敦咸哗宾殴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发球均等分配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年份1978年1990年1994年1996年2004年基尼系数0.180.340.370.4240.465及榷旺炎脏伸专鼎业俘硷彻吓砒桑拐梧夜般垂握涨桌柔级割陶丈棵谅丽蒸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低于0.2表示收入十分平均; 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 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悬殊年度基尼系数19780.1819940.3720030.4520060.4620080.48 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哩苯铬舶戴歌脏簧勿热星汛蜕虞虹羊趣瞩季虑鼎天讲拟场亲谎长桂齐扒用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公平的含义及重要体现(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