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docVIP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紫色花药的遗传定位研究   摘要:以1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的紫色花药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定位。结果表明,该目标性状为单基因遗传,且被定位于染色体3D,该基因与R基因、Pal基因及Dfr等基因毗邻或具有等位性。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紫色花药;遗传定位   中图分类号:S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2-574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2.005   Genetic Mapping of Purple Anthers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of SHW-L1   GENG Xiao-hong1, WU Yan-shao1, YU Ma2   (1.Shanxi Yuncheng Agricultu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ncheng 044000,Shanxi,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Abstract: A population contained 138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and a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ping were used to precisely detect genetic allele controled purple anther. The 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urple anther was a monogenic trait in SHW-L1, and this single gene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3D, which might be the same alleles or at a short distance from R, Pal, and Dfr genes on 3D.   Key words: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purple anthers; genetic mapping   花青苷、原花色素及鞣酐等多酚色素皆通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所得,是植物色素的主要成员[1]。对小麦、水稻等风传授粉禾谷类作物而言,各组织色素不只是感官性状,其在禾谷类植物中因抗氧化活性而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2]。1883年,达尔文在其著作中记载有色的烟叶、葡萄、洋葱较无色种质资源更具抗病性。红皮小麦在北方气候中较白皮小麦更易于生存。此后,色素累积度(或类黄酮含量及类黄酮结构基因转录水平)与植物在不同胁迫下的抗性水平相关性开始被大量报道[3,4]。类黄酮对植物生长、发育、细胞膜通透性、种子萌发及穗发芽抗性都有显著影响。其中花青苷色素对植物抵御紫外线、干旱、盐胁迫、重金属、辐射、营养缺乏及真菌性病害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因此研究花青苷色素的遗传机理对植物抗逆性提升意义重大。   普通小麦是由三个二倍体物种经种间杂交所得,其A、B和D基因组供体祖先种分别为乌拉尔?D小麦(Triticum urartu),斯卑尔脱小麦(Aegilops speltoides)及节节麦(A. tauschii)。节节麦分为ssp. tauschii亚种及ssp. strangulate亚种,其中,ssp. strangulate亚种被认为是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供体,而ssp. tauschii亚种并未涉入普通小麦的遗传进化史,且亚种中的该亚种具有优异的农艺性状尚未被引入普通小麦种。本研究以ssp. tauschii亚种为亲本创制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为材料。对SHW-L1进行紫色花药颜色的遗传定位分析,以发掘小麦花药中花青素色素沉积的关键位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田间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材料为小麦SC重组自交系群体(SHW-L1×川麦32,简称SC群体),该群体为1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亲本SHW-L1系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其A、B、D基因组供体情况参考文献[6]。川麦32为四川省主要审定推广品种,本研究所有材料皆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提供。   1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亲本SHW-L1及川麦32,以及SHW-L1合成亲本AS60和AS2255于201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