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C-130轰炸机?
C-130是在越战中首次被作为轰炸机使用的,虽然“大力神”不是头一个执行轰炸任务的运输机,但却是最成功的,被证明是一种优秀而精确的轰炸平台。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大力神”经过了特别改装,但让人惊奇的是,炸弹是从原装运输机上扔下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
越战中,美国陆军请求美国空军帮助清除越南丛林的上中下3层茂密植被,为陆军直升机开辟出降落场。美国空军的答案就是用重型航弹在丛林中炸出一片空地,非常简单粗暴。于是,空军在1966年开始了“突击队拱顶计划”(Project Commando Vault),这个用航弹清除丛林植被的行动一开始收效甚微,看来普通航弹的威力还不够大。1967年11月,军事援助司令部的科学顾问们绞尽脑汁进行了一番计算,结果发现想在丛林中炸出一片空地至少需要1.36吨重的M118航弹才行。于是空军把一枚M118空运到了南越达苏,由一架陆军CH-47直升机吊挂运输进丛林中,再让爆破小队引爆。随着一声巨响,等漫天尘埃落定,爆破小队发现这枚M118消灭了一片直径46米的丛林,并且还引爆了埋在离M118弹体46米远处的诡雷。
在测试成功的鼓舞下,军援助司令部要求第七空军发展出一种投放丛林清除炸弹的专业手段。于是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武器发展和测试中心开始了各种投弹试验,同时,美国陆军在佐治亚州本宁堡也开始对更大型的4.5吨重的M121航弹进行静力测试。这种超级航弹最初是为B-36轰炸机研制的,在B-36退役后就存储在了新墨西哥州。随后,陆空两军在美国西部使用CH-54“空中吊车”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对M121进行了进一步投弹测试,最后确定让陆军的CH-54来干这活。
本来到这里就没C-130啥事了,但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大力神”的命运。根据飞行工程师查尔斯?安德森技术军士的回忆,让“大力神”扔巨型炸弹的决定正是在一架C-130上诞生的。当时这架飞机正例行从菲律宾前往越南,机上有两名分别来自美国陆军和空军的上校,他们受空军系统司令部的委派到越南评估M121的清场效果。虽然计划是使用CH-54投弹,但他们都认为C-130运输机可能更合适,此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罗伯特?阿彻少校忍不住插嘴表示赞同,结果被当场招募为项目执行官,而且投弹任务也被分配给阿彻所在的第463战术空运联队。
阿彻随后前往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观察投弹测试,然后返回地第463联队的驻地――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1968年10月,他率领自己的第29战术空运中队来到越南,在MSQ-77地面雷达的引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投弹测试。这种雷达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机组投弹训练,在越战中被用于引导战斗机和B-52轰炸机执行“空中定位”(Skyspot)盲炸任务。美国海军也使用了类似的TPQ-10系统,1967年12月,C-130在TPQ-10的引导引导下又投下了10枚M121。
这些投弹测试的目的是评估M121的效果并训练更多机组,测试代号“战斗陷阱”。由于后勤问题,“突击队拱顶计划”的正式作战投弹直到1969年春才开始。
第463联队的上级单位是第七空军驻南越第834航空师,从1966年开始,联队的C-130B部署在了南越新山一机场执行运输任务。接到投弹任务后,第463联队又向金兰湾派出了飞机,第834航空??第2特遣队在这里指挥C-130机组展开临时投弹任务,并监督他们的维修人员。
机组训练
M121航弹也被运到金兰湾,C-130从这个海湾基地起飞投弹能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第463联队操作的是C-130B,在机械方面和同基地第314联队的C-130E兼容,不过无法与该基地第374联队第815中队的 C-130A共享零件,所以第815中队就和第463联队留在新山一的C-130B做了对调。
投弹机组在第463联队的4个中队中选出,一个机组中只需要机长、领航员和装卸长具备投弹资格,工程师和副驾驶则无需接受任何特别训练,并且任何装卸长都可以担任第二装卸长。后来在执行任务时,第834航空师第2特遣队的装卸长会来客串一下第二装卸长。
对于飞行员和领航员来说,投弹任务与普通空投任务最大的区别是要在雷达管制员的引导下飞行,他会提供风向漂移参数和精确的航向。装卸长则需要学习M121航电的索具固定和投弹程序,并要熟悉机长的投弹术语。
在空投任务中,装卸长的工作仅仅是监视伞降,货物是由副驾驶操作驾驶舱的一个开关释放的。而在“突击队拱顶”任务中,装卸长需要拉动一个货舱紧急释放手柄,让牵引伞把M121货盘拖出货舱门来完成投弹,所以他有时也被非正式地称为投弹手。一旦机组获得投弹资格后,他们就来到金兰湾准备执行任务。机组们被按照计划轮班执行投弹任务,在任何时候,第463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