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赵烨-教学课件hjdxue07-07.pptVIP

环境地学-赵烨-教学课件hjdxue07-07.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生物圈子系统 生物圈演化的历史表明:物种的不断形成和消亡是自然生物界进化和发展的规律。在地球生物变迁过程中,许多生物因自然环境的变化从地球表层消亡,不过这只是一种缓慢的自然过程。 当代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评价指标可以归结为:①大规模农业生产导致了陆地生物资源的单一化;②人类活动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多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5.3 生物多样性保育 从生命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是永远无法脱离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而生存的;生物圈及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环境系统长期进化的结晶,它一旦遭受破坏就很难恢复,任何一个生物物种的灭绝都会消弱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由于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而且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空间分布又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陆地生态系统比水生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多样。陆地生态系统一般分为荒漠、冻原、草原、稀树草原、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等类型。 图7-9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图7-10 温带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图7-11 暖温带农业生态系统景观 图7-12 热带农业(季节作物芒果)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图7-13 华北山地阔叶林生态系统景观 图7-14 华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景观 图7-15 荒漠与半荒漠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图7-16 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图7-17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景观 (据M. J. Pidwirny,2002年资料) 7.3.3 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 全球植物群类的空间分布受地理位置、气候、地貌、土壤、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地带性或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德国著名植物地理学家洪堡(A. V. Humboldt)和俄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V. V. Dokuchaev)先后阐明了自然地带性原理。 由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以生产者即植物群落为主要依据的,因此全球生态系统也必然呈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其地带性又可细分为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图7-18 植被与年均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模型示意图 (据E. D.Enger,2006年) 图7-19 生态系统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相关图 (在实际上受土壤、昼夜温差、辐射、风力、气压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也有较大的变化) 图7-20 北美大陆生态系统的经度地带性示意图 (据G. T. Miller,1996年资料)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故地表植被类型及其生态系统也极为丰富,几乎可见到北半球所有的植被类型。由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一线可将中国分为两个半部,其中东南部为季风性气候区,发育了各种中生性森林,西北部为大陆性气候区,为旱生性草原和荒漠。 图7-21 中国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分布示意图 (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7年资料) 7.4 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遵循着不同的规则,即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故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都能以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 7.4.1 生物圈的化学组成 生命维持不仅依赖于能量的供应,还依赖于各种化学元素的供应。全球生物圈物种总数约为300万种,这些生物在生长发育与演化的过程中,依据其生理需要从环境中吸取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还从环境中被动地吸收其他元素。 实验观察表明,当生命体由于缺乏某一微量营养元素时,其生长发育就会停滞、异常或不能完成其生命循环,如甲状腺肥大与人体缺碘就密切相关;地方性心肌病(即克山病)与人体缺硒、钼也有相关性,这类问题便是所谓的第一环境问题。 Hamilton1974年研究了英国人血液与地壳的化学组成发现:人体血液的化学组成与海水成分相似,除去生物的主要结构元素(H、C、O、N)和地壳物质的主要结构元素(Si、Al)以外,其他元素的丰度分布趋势在它们两者之间也有较大的相关性。 7.4.2 生物圈中化学循环的特征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总是相伴发生的;物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