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ppt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

*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坦克在战场上打败了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讲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的道理的顺序叙述。叙述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特点。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本班有学生人25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4人。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学习、作业中反映出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采取具体策略和方法是:1、做细课堂教学,重视课内阅读、适当的说话指导、加强背诵;2、做足课外积累,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 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本课叙事简明,学生读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教学时,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时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整体阅读法、引导法等,讲授法使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学法是读中感悟法、体验法、想象理解法,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教学我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写字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始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这种直观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对矛和盾长处的认识,同时还温习了这两个字的写法,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并通过“矛、盾是从象形字演化而来,坦克是进口词汇,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一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两组词语的摆列有什么奥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此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得出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矛和盾的词语,并得出坦克是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 三、研读赏析,坦克的发明过程及应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引领学生详细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教学时,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什么问题?他想到办法解决了么?这个办法好不好等问题,这样以疑促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第五段时,让学生用黑板上的字夸一夸发明家,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感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印象。 *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