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V-O_2-还原剂体系中苯羟基化制苯酚的研究.pdf

负载V-O_2-还原剂体系中苯羟基化制苯酚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负载V-O_2-还原剂体系中苯羟基化制苯酚的研究

I II I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引 言1 1.1苯酚的用途 1 1.2苯酚的传统合成路线 1 1.2.1磺化法 1 1.2.2 甲苯-苯甲酸法1 1.2.3 氯苯法2 1.2.4环己酮-环己醇法 2 1.2.5 异丙苯法2 1.3直接催化氧化苯制苯酚的研究 3 1.3.1 N O 为氧化剂3 2 1.3.2 H O 做氧化剂 5 2 2 1.3.3 O2 为氧化剂 7 1.4小结 9 1.5本论文的设计和研究目标 9 第二章 实验部分10 2.1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10 2.2 催化剂制备11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11 2.4 催化剂表征11 2.4.1紫外漫反射光谱(Diffuse reflectance UV-vis spectra) 11 2.4.2 电子顺磁共振(ESR) 11 2.4.3 程序升温(TPR)测定11 2.4.4 双氧水的测定11 2.4.5 FT-IR 光谱 11 2.4.6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12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2 2.5 反应物分析12 第三章 温度对分子氧氧化苯制苯酚反应的影响13 IV 3.1前沿 13 3.2实验部分 13 3.2.1催化剂制备 13 3.3结果与讨论 14 3.3.1催化剂表征 14 3.3.2 催化活性评价17 小结25 第四章 V-Cu/SiO -Al O 催化苯羟基化反应 26 2 2 3 4.1引言 26 4.2 实验部分26 4.2.1 催化剂制备26 4.2.2 催化剂活性测试26 4.3结果与讨论 26 4.3.1催化剂表征结果 26 4.3.2催化性能结果 30 小结36 结 论37 参考文献3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6 致 谢47 V 引 言 1.2 苯酚的传统合成路线 1.2.1磺化法 此方法由美国孟由都公司于 1923 年首次研发成功[1],是最早出现的合成苯酚的方 法,并实现工业化。此方法经过四步完成,过程如下: 1 2 H SO Na SO SO Na 2 4 S0 H 2 3 3 3 3 4 NaOH ONa H+ OH 此方法对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小规模的生产。但是过程繁琐,原子的利用率低,消 耗大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使得成本较高,并且对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污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