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硬件逻辑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
* MT 扬州大学物理学院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窦 振 中 1.1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2 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征 1.3 嵌入式系统应用 第一章 概 述 1.1.1 计算机发展的三个浪潮 1.1.2 计算机发展简史 1.1.3 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发展简况 1.1.4 单片机(微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1.1.5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1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3 1.1.1 计算机发展的三个浪潮 1. 第一个浪潮(1946~1975), 大型机硬件导向: 计算机只能由专家操作,把处理后的信息交用户使用,信息处理与使用分离。 ─集中处理时代 2. 第二个浪潮(1976~1993), 台式计算机导向: PC机普及,信息由处理者个人享有不能互发信息,难以共享。信息处理与使用者结合。 ─分散处理时代 3. 第三个浪潮(1994~?), 网络导向: 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连进行全球通信,引入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新概念。软件可以象数据一样驻留在网络上,软件程序可以实时执行,用户可随时到达存放所需程序的地址,而不受计算机类型和操作系统的限制。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存储都商业化。 ─网络处理时代 4 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都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更新来划分的; 而第五代以后的计算机则是以设计思想的更新来划分。 1.1.2 计算机发展简史 5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 5.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 6.第六代神经网络计算机 1.1.2 计算机发展简史 6 (1)硬件 逻辑器件:电子管和继电器 内存:汞延迟线,静电存储管,53年出现磁芯(统治20年) 外存:磁带机、穿孔纸带机和卡片机,56年IBM生产磁盘机 (2)软件:54年以前几乎没有软件,主要用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指令,后期发展了汇编语言 (3)性能 运算速度:几千次到几万次 平均稳定运行时间:几小时 (4)特点 体积大、功耗大、价格大,速度慢、容量小、可靠性差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8) 7 (5)典型机器 1942年美籍保加利亚人,爱荷华州立学院数学系文森特.阿培纳索夫(Vincent Atanasoff)与其助手克里夫德.贝利(Clifford Berry)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ABC。采用300个电子管,用电容器做存储器,穿孔卡片作为辅助存储器,运算速度为1次/s。用于解线性代数方程。 1973年美国法院把发明权归属于阿培纳索夫。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埃克特(J.Presper Eckert)和物理学家毛希利(John.W.Mauchly)于1945年12月研制成功,于1946年2月正式公开表演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1947年运到马里兰州陆军阿伯丁试炮场的弹道研究实验室正式使用。 用了18800只电子管、12 bit字长、内存17 kB,300次乘法/s, 5000次加法/s,占地165 m2,重量30 T,耗电150 kW。 1953年4月 IBM-701 1954年11月 IBM-650 1958年 103(DJS-1)(国产) 104(DJS-2) 1.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8) 8 (1)硬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