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子生与物学_8_.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分子生与物学_8_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各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构象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实验证明:偶联机制在生化上来说是向量的,在功能上来说是渗透的。 化学渗透假说已成为氧化磷酸化机制研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P. Mitchell(1961)提出“化学渗透假说”。认为: 呼吸链组分及ATP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呈不对称分布。 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M侧)泵至膜间隙(C侧),形成质子动力势( △P)。 △P=Ψ-(2.3RT/F)△pH 其中:△pH= pH梯度, Ψ =电位梯度,T=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F为法拉第常数,当温度为25℃时△P的值为220mV左右。 在这个梯度驱动下, H+穿过内膜上的ATP合成酶流回到基质,其能量促使ADP和Pi合成ATP。 Chemiosmotic Theory III ATP合酶(ATP synthetase)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 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作用下催化合成ATP。 ATP合成酶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偶联的关键装置,也是合成能源物质ATP的关键装置。 III ATP合酶(ATP synthetase)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状如蘑菇,属F型质子泵。 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 F0的一个亚基可结合寡霉素,通过该亚基可调节通过F0的H+流,如当质子动力势很小时,它可防止ATP水解;又可起到保护自身和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作用. ATP 合酶 ATP合酶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979年代Boyer P提出构象耦联假说 (结合变构机制)。其要点如下: 1.ATP酶利用质子动力势,发生构象改变,改变与底物的亲和力,催化ADP与Pi形成ATP。 2.F1具有三个催化位点,但在特定的时间,三个催化位点的构象不同(L、T、O),与核苷酸的亲和力不同。 3.质子通过F0时,引起c亚基构成的环旋转,从而带动γ亚基旋转,由于γ亚基的端部是高度不对称的,它的旋转引起β亚基3个催化位点构象的周期性变化(L、T、O),不断将ADP和Pi加合在一起,形成ATP (二)、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电子传递抑制剂 抑制NADH→CoQ的电子传递。阿米妥、鱼藤酮。 抑制复合物III。抗霉素A 。 抑制复合物IV。如:CO、CN、NaN3、H2S。 电子传递抑制剂可用来研究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当呼吸链某一特定部位被抑制后,底物一侧均为还原状态,氧一侧均为氧化态,可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二)、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2.磷酸化抑制剂 与F0结合结合,阻断H+通道。如:寡霉素。 3.解偶联剂(uncoupler)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 UCPs):位于动物棕色脂肪组织和肌肉线粒体,与维持体温有关。 质子载体: 质子通道:增温素(thermogenin)。 其它离子载体:如缬氨霉素。 某些药物:如过量的阿斯匹林。 三、线粒体与疾病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线粒体与人的疾病,衰老和细胞调亡有关,线粒体的异常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 2.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患者缺硒而导致心肌线粒体出现膨胀,嵴稀少和不完整;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ATP合成酶活性及其对寡霉素的敏感性都有明显降低;膜电位下降,膜流动性减低;对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均有明显影响. 3.克山病就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患者线粒体硒含量明显降低.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Chloroplast)完成能量转换,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同时产生氧。绿色植物年产干物质达1014公斤。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一、叶绿体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质体细胞器。 质体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 第八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本章内容摘要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一、结构 二、线粒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