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师版).docVIP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师版)

【温故知新】考点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两个阶段【原因、表现】) 考点二、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原因、表现) 考点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考纲内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标解读】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学习重点】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下社会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一、断发易服 1.服饰变革 (1)变化的原因:西方服饰传入的影响。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2)变化的表现 民间的服饰变革:西方服饰传入中国,?和并行不悖清朝晚期官服、军服的改革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和??出现。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剪辫清政府: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法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2)不缠足运动清政府的努力: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 ②维新派的推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了?并不断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3)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读报刊 ?______世纪初,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 1872年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内容。 2.看电影:电影是一种以活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富于大众性。 ?___________电影传入中国。《》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电影院的普及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地传播信息,促进了科学事业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演变表现 见面礼 ( )——鞠躬、握手 称谓 大人、老爷——先生、君 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葬礼 厚葬——( ) 【基础练习】 1.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 C 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6.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A.“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7.1902年6月《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这则征婚广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③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彻底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8.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 《定军山》 C 《风云儿女》 D 《歌女红牡丹》 A.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 B.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 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为国人青睐 【提高练习】 1.鸦片战争之后,“竞尚洋装”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哪些问题( ) ①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不可阻挡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