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外国文学总复习1.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外国文学总复习1.ppt

外国文学——西方文学部分 让世界变得更小,我们更大! 课程考核 1、学习及考试重点及内容:文学史知识点、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 2、考试形式:闭卷、学校统考 3、考试内容: 1)填空题、选择 2)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论述 4、课程成绩=30分平时+10分考勤+60分考试 课程大论文: 要求:请用西方文学作品人物原型说说你对“人”的理解。 分值:0-10分 西方文学的关键词 神 人 原欲 理性 (灵) (肉) 西方文学历史发展阶段 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BC12世纪-5世纪) 中世纪文学:5世纪-14世纪 宗教的文学 文艺复兴文学:14—16世纪 人文主义文学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派 20世纪文学:现代主义 1)古希腊文学中的“人”(BC12世纪-BC2世纪) “神-原欲-人” 人的自我价值、个体价值,人在世界面前的智慧与能力。 崇尚自由、自我,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 由此形成了古希腊的“世俗文学观”: 《古希腊神话》:众神的世界其实是? ——宙斯的七情六欲,比众神还放纵自己的原欲;赫拉的嫉妒,即“人化的神”。 《荷马史诗》: 《特洛伊战争》金苹果和海伦的故事(人的原欲)。 推荐观看2004版好莱坞大片《特洛伊》 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曲人与命运抗争的生命悲剧! 推荐阅读剧本《俄狄浦斯王》 从古希腊文学中你看到的是充满灵性与原始欲望的神、英雄与人,“一个自由的、行动的,为了个人荣誉敢于冒险的英雄”(个人的社会认定)以及“英雄们一个个追逐情欲满足犹如飞蛾扑火,无所畏惧的生命力量”(个人的自我情感) 2)中世纪文学中的“人” (5世纪- -14世纪) “神-理性-人” 从“人化的神”到“神化的人”。 希腊神话与《圣经》:放任的“宙斯”与理性的“上帝” 上帝是抽空了人的血性之后的一种精神与理念的存在,是极端化了的人的理性的化身。 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让我们仁爱、忍让、自我牺牲、宽恕。 由此形成了中世纪文学的宗教理性化。 人无足轻重,人离开上帝毫无意义! 而当“上帝”的权力不断畸形膨胀,人就完全成了上帝的奴仆,其自身生命的本能冲动、个性的合理要求、主观能动性都被教会教义视为罪恶,人性遭到严重的压抑,宗教对于人性本质的理性追求最终走向对人性的扼杀,必然走向人性的反动。于是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追寻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但丁《神曲》 3)文艺复兴文学中的“人” :(14—16世纪) “原欲”、“原欲+人智”、“原欲+人智+上帝” 文艺复兴是对“人”的召唤:借用古希腊文化向教会发起攻击,“人”从“上帝”那里找回了人的自己。 “我是我自己!” 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世俗人”:“人欲天然合理”,追求现世的无穷快乐是天然合理的。 拉伯雷《巨人传》:人的智慧无穷无尽,我们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没有原欲冲动,而充满着忧患意识,满怀基督徒的博爱救世精神;仆人桑丘却是一个执着于世俗利益的自然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人被发现了”,去除了人的原欲中粗俗、野蛮乃至疯狂的东西,接受了人智的引导,也沐浴着上帝之爱的阳光雨露。人性不仅仅体现在原欲上,还应体现在其理性力量上。 哈姆雷特为什么迟迟不杀人?! 因为:哈姆雷特是我们 面对多重矛盾两难心态的艺术化的表征! 4)17世纪文学中的“人” : 古典主义文学 自己的秩序和规范,个体的人的自由必须合乎社会规范,“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上帝远离我们之后,人们需要路易十四。 欧洲大陆一位伟大的封建专制君王,给社会带来的规范,给失去上帝之托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安全之感。 从上帝到“人间上帝”都会使人丧失自己,但这个“人间上帝”毕竟是人自己,这也是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对“人的解放”的一种进步 莫里哀《伪君子》:“三一律”,歌颂君主。 5)18世纪文学中的“人” :启蒙主义文学 理性可以帮助人彻底解放出来,不凭借外在的任何一种权威或力量(上帝、人间上帝)去认识世界;而人的天然情感又是那么的自然合理。 歌德《浮士德》:不断的追求、探索,却最终都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征服世界的野心和雄心。 6) 19世纪文学中的“人” 在这之前,一个人的地位与价值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不需要个人的努力; 从现在起,人要为自己的利益和成功而奋斗,人从专制及等级制度中摆脱出来了。 但人也付出了放弃群体关系的代价,即人失去了满足感、稳定感和安全感,人的内心越来越恐慌、迷茫。 6) 19世纪初期文学中的“人” 浪漫主义的“人”: 厌恶秩序、厌恶规则、厌恶理性,“人是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