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用LID技术系统解决镇江市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定稿.doc

关于采用LID技术系统解决镇江市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定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采用LID技术系统解决镇江市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定稿

浅谈LID技术系统 在城市防洪排涝和面源污染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 LID技术 防洪排涝规划 应用 摘要:我国每年因洪水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洪灾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几千年来防止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国治理自然灾害最重要的内容。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在设计中做到防洪排涝已经得到众多设计者的重视和认可,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对其进行相关探讨很有必要。 引言:城市内涝出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得洪涝灾害的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大型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更是直接关系着城市在洪涝灾害面前的抵抗能力,因此从城市设计层面就必须重视防洪排涝的规划,避免出现排涝体系与城市给水体系交叉的现象,避免防洪能力过低的现象。本文主要以镇江市城区为例,从城市内涝产生原因及应对洪涝的举措入手,探讨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城市洪涝灾害和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由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就内涝而言,据近十年来镇江市排水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市区不同程度范围的内涝积水区(点)有10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茅宫小区、吕家湾、八角亭、江滨新村等地区,虽然内涝具体原因有别,但共同的一点是原有水文环境被破坏,自然渗透、滞留功能丧失,雨水径流和峰值大增。 近年来,镇江市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排水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加大,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目前,城区拥有市政雨水排涝泵站21座,总抽排能力达95.15m3/s,市政雨水管道约1244km,各类排涝河道长度约106.96km,降雨强度在40毫米/小时或100毫米/24小时以内,城市基本无积水或迅速退水,未发生社会反响大、影响面广的积淹情况。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控源截污和水环境整治工作,使我市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传统的“灰色”排水方式只是一味强调雨水“快速排放”,未考虑源头控制和雨水利用,当出现极端性强降雨时,雨水峰值迅速升高,排水管网超负荷运行,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和面源污染,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问题。 通过镇江市城市洪涝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城市地势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洪水。一般来讲,平原地区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内涝为主,周边并不具备形成巨大洪水的自然条件,但是大量的降雨会在城市内部的低点形成积水,因此平原地区城市的排涝是重点,比如近些年北京多次在大暴雨中出现内涝现象;山区城市最大的威胁则是洪水,周边的高山和陡坡容易在降雨过程中形成洪水。 二是城市扩建,造成排涝排水系统不完善。缺少完善的排涝沟系,城市扩建时未能预留排涝通道同时现状排涝河道断面不足,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低。 三是排水系统出口过高,容易造成内涝。排水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城市低位的积水排泄至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但是如果城市将排水系统出口设计过高,比如出口位置的水位长期高于排水系统,那么就容易出现积水无法排出甚倒灌的现象。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城市属于自然倒灌,长江的水系比内河高。 四是城市化建设加快,造成几千年形成的排水体系调节紊乱。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比如镇江市长江岸边原来有许多滞蓄洪水的农田、洼地、池塘,现在绝大多数己被填平盖房,大大减少了滞蓄水量,使得内河洪水位升高,对支流河道形成顶托,大大影响了城市洪水的下泄。 五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 六是大气地表污染物随降雨径流排入河道水体,城市面源污染造成城市水环境污染。镇江有一句民谣说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鱼虾绝代”,比较形象地反映了镇江城市水环境逐渐恶化的状况。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镇江市区九条主要河道16个断面水质除古运河京口闸等极少数断面能达到Ⅲ、Ⅳ类水质标准,其余大部分为劣Ⅴ类水质,个别时段甚至出现黑臭现象。但相较于90年代,总体水质已有明显改善。究其原因,早期尚无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大量的点源污染(生产、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导致水质完全恶化;后期(90年代中后期)逐步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点源污染得到治理,但面源污染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二、LID技术在城市排水防涝和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根据调查研究,随着点源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实施,现阶段造成城市水环境恶化的污染源中,诸如生活污水、工业企业排污等点源污染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城市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主要的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