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doc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 作者: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兴趣是前提问题是基础探究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谈谈我对自主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研究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 一、兴趣是前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首先应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游戏、生活中的问题、认知冲突等为学生创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学习服务的有效情景,例如: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创设有关酒精度的情景:“小明的爸爸平时喜欢喝酒,当他喝下三大杯啤酒后安然无恙,可喝了一大杯白酒就醉意朦胧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酒的度数不一样。生:因为啤酒酒精含量低,白酒酒精含量高。课件出示:新疆啤酒的酒精浓度为6%,茅台酒的酒精浓度为53%。读一读,你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数吗?(百分数)这个情景的创设就是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能感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阜康市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 ??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比教师硬塞给现成的概念更好得多。   二、问题是基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第一次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小组活动,观察并记录结果。第二次活动是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和完善,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们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吗?(2)、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吗?师:你有什么办法加以验证吗?任选一个问题加以验证,并把验证的结果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第三次自学课本并质疑。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是关键—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呢?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表现机会,多一些尝到成功的愉悦。   (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此话改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则可就是当前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得到的质的飞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间距要宽,解距要长,思维坡度要大,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自己去探究,从而更有力证明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定准备的实验材料;一个圆柱、一个圆锥、一小袋大米。让学生自己操作、讨论、探究等活动,结果是把圆锥装满大米往圆柱里倒,3次正好倒满,说明了V=?3V锥。正在学生为自己推出求圆锥体积公式高兴的时候,老师说:“我手中也有一个圆柱,一个圆锥,请大家看我的操作,老师操作的结果是:用圆锥装满大米,往圆柱里倒,装了4次才倒满。”这时大家都觉得4次倒满好奇,我们为什么3次倒满?个个小组在下面议论、实践、倒来倒去,议来议去,结果有一小组代表站起来说:“是老师装的不标准吧”。那请一位学生上来当众演示,还是4次才倒满。这正是老师我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反证问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