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胜煤矿井下避险系统设计 (最终版).doc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胜煤矿井下避险系统设计 前 言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本设计方案。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为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先撤离后避险的指导思想; 2、撤离避险、避灾路线上随时随地避险、硐室避险有机结合; 3、井下避灾路线上生存避险和地面避险信息指导避险上下结合; 4、与现有五大系统各自完善、相互独立、互相支撑; 5、建立多级防护体系,保障灾变期间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6、坚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二、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 我公司受阳胜公司的委托,为其编制矿井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发【2010】146号); 2、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3、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4、安监总煤装【2013】10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 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6、《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文); 8、《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 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11、煤矿紧急避灾和应急救援系统企业标准(QB/2200D623); 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1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4、《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MT/T1008-2006; 15、《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06; 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 17、《电工电子产品基础环境试验规程》GB/T2423; 18、《周期检验计算抽样程序及表》GB/T2829-2002; 19、《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0、《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208; 21、《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22、《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 12173-90; 23、《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10; 24、《电磁兼容实验和测量技术》GB /T17626; 25、《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286; 26、《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772-1998; 27、矿井经审批的地质报告; 28、经主管部门审批的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 29、安全评价报告; 30、由矿井提供的井下采掘工程实测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等及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供水、供电通讯等现状资料; 31、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32、设计委托书。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采用硐室、条带(避险用专用管线)、自救器有机结合的技术路线,具有如下特点: 1、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2、由点避险扩展到线避险,现成点线结合并覆盖全矿井的避灾路线; 3、地面支撑避险信息指导井下科学、有序、及时、准确避险; 4、避险、救援、指挥集成化装备、一体化工作; 5、灾情连续监测; 6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