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讲义第5单元-二word含答案.docxVIP

2016-2017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讲义第5单元-二word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鹏之徙于南冥[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坳(ào)堂之上      而(nénɡ)征一国抟(tuán)扶摇而上数(shuò)数(shuò)然芥(jiè)为之舟泠(línɡ)然莫之夭阏(è) 爝(jué)火榆枋(fānɡ) 姑射(yè)山蟪(huì)蛄(ɡū) (kuànɡ)穷发(fà)之北无用而掊(pǒu)之斥(yàn) 鬻(yù)技百金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3)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4)三飡而反(“飡”,同“餐”)(5)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7)而征一国者(“而”,通“能”)(8)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分,辨别)(9)旬有五日而后反(“反”,通“返”)(10)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11)而爝火不息(“息”,通“熄”)(12)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14)犹时女也(“女”,通“汝”)(15)世蕲乎乱(“蕲”,通“祈”,祈求)(16)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分分”,通“纷纷”)(1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18)或不免于洴澼(“”,同“纩”,新丝棉絮,也泛指绵絮)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辩(2)实(3)之(4)致(5)而(6)焉(7)其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2)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作连词(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5)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不追求名声今义:不为世人所知的(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古义:不超过今义:副词,表示范围小,或连词,表转折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时则不至(名词作状语,有时)(2)此亦飞之至也(动词作名词,极点)(3)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4)而我犹尸之(名词作动词,在其位而无所作为)(5)鹪鹩巢于深林(名词作动词,筑巢)(6)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7)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长处)(8)越有难(形容词作动词,发动战争)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译文: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池子。(2)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译文:然而它将要飞往什么地方啊!(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译文: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译文:蝉和小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译文:在堂上的低洼之处倒一杯水。(6)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译文:他还依靠什么呢!(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译文: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8)鹪鹩巢于深林。(状语后置)译文:鹪鹩在深林里筑巢。(9)吾闻言于接舆。(状语后置)译文:我听楚狂人接舆谈话。(10)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省略句)译文: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漂浮于江湖之上。[整体·感知]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文章最后,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它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其中所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如何理解“逍遥游”,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逍遥游”是自由自在地遨游。“逍遥”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游”则有两层含义:无限的思维空间,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真正做到无所忌惮,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唯一的尺度。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