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5醇类汽油改性剂阶段研制总结报告.docVIP

M85醇类汽油改性剂阶段研制总结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85醇类汽油改性剂阶段研制总结报告

南京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阶段课题总结 项 目: 醇燃料改性剂 研 发 人: 戴泽青 完成时间: 2010.10 审 核: 醇燃料改性剂研制阶段小结报告 摘 要: 介绍醇燃料改性剂各种配方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醇类汽油 改性 水容积 防锈性 溶胀性 辛烷值 1、前言 随着矿物石油矿物开发规模越来越大,资源大幅减少,品质越来越差,以及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人们为摆脱对矿物能源的依赖,逐步开发生物燃料以代替矿物能源。近年来,相继开发了甲醇、乙醇以及生物酯类的生物汽柴油或替代部分,这些生物原料主要可循环使用以及环保的特点,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并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成本将会不断降低而主导市场;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汽、柴油现有的储存、运输及分配设施,容易被投资方接受。目前,在很多西方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都在大量掺烧醇燃料,我国近年来在部分省市和地区也相继使用了乙醇汽油燃料。 生物燃料也存在些缺点,辛烷值低,与油品易分层等不利因素。现在流行的是参量较少,比如乙醇汽油参量最高为10%。但经过实际操作,掺烧醇燃料的方法基本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改造发动机低比例掺烧M15、E10醇汽油;另一种是改造发动机或彻底换用专用甲醇燃料发动机,使用高比例M85~100甲醇燃料。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通过加入醇类汽油改性剂,使热值相对较低的大比例混醇烃类燃料获得较高的燃烧率,在对现有汽车发动机无需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实现对石油制品的等量替代,并具有环保、低成本等优点。 2、制作路线 醇类汽油改性剂是组合物复配而成,主要由乙酸仲丁酯或乙酸特丁酯或二者混合物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配制,再与甲基叔丁基醚混合而成。该工艺技术路线较简单易制。 3、醇燃料改性剂工作原理 不同醇类燃料的使用,存在共同的一个技术障碍,普通发动机不作改动,是无法 大比例的使用含醇20~70醇类燃料。醇类燃料随着大比例醇的加入,固有的缺陷(如亲水、热值低、渗透力强等) 外观 透明清亮,无杂质,不分层 添加量 0.1~2% 加剂后辛烷值 ≥93 GB17930-1999 铜片腐蚀 〉1b GB/T-5096 水分离指数 2 GB/T1793 5、 醇燃料改进剂性能评价研究 5.1、水分离指数 5.1.1 试验准备 100ml带刻度试管瓶 若干 1ml针管注射器 一只 微样进样器 1 只 0#柴油 1 L 纯净水 500ml 5.1.2 试验过程 5.1.2.1甲醇汽油配制 甲醇:汽油=60:40(W/W)5.2.1试验仪器和材料 5.2.1.1恒温水浴。 5.2.1.2分析天平:精确到0.1 mg。 5.2.1.3具塞磨口称量瓶(低型)。 5.2.1.4 50 mL棕色大口具寒磨砂玻璃瓶。 5.2.1.5剪子。 5.2.1.6镊子。 5.2.1.7定性滤纸。 5.2.2试验步骤 5.2.2.1试样称量 称取40 mg~50 mg的试样2个,试样尺寸应尽可能一致,精确至0.1 mg,并记录质量为M1。 5.2.2.2溶胀 将上述已知质量的试样,自然地放入含有50mL选择溶剂的棕色大口具塞磨砂玻璃瓶内,轻摇,使试样完全浸没于溶剂中(瓶中一次可投放8~10个同一样品的试样),盖紧瓶塞,置于30℃±1℃ 恒温水浴中,放置3.5 h~4 h,使其充分达到溶胀平衡。 5.2.2.3溶胀试样的称量 用镊子从棕色大口具塞磨砂玻璃瓶中央取溶胀试样放入洁净干燥的滤纸之上,迅速合拢滤纸并轻轻擦去表面的溶剂后,立刻用镊子转入已恒重的质量为M。的具塞磨口称量瓶(中并马上盖紧瓶盖,在30 s内称量,称量瓶加溶胀试样的总质量记为M2,精确至0.1mg。弃去称过的溶胀试样,并将称量瓶中残存的有机溶剂甩净或吹净后再进行下一个溶胀试样的称量。 5.2.2.4试验结果 溶胀指数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SI=( M2- M0)/ M1 SI——溶胀指数; M1——溶胀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加溶胀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g) M2- M0(g) SI 备注 空白样1 0.0730 0.1221 1.673 M60空白样 空白样2 0.0708 0.0934 1.319 试样1 0.0697 0.1129 1.620 在M60加入1%醇燃料改进剂 试样1 0.0621 0.0767 1.235 试样2 0.0652 0.0974 1.494 加入2%改进剂 试样2 0.0700 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